1.汽车分时租赁是什么?前景好吗?

2.租车,纯电动的,在北京跑滴滴,能挣到钱吗?

能源汽车租赁的盈利模式_能源汽车租赁的盈利模式分析

[汽车之家?新闻]不久之前,我们通过互联网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在河南郑州的某街头,数辆名为“一步用车”的共享汽车被随意的丢弃在路边,这些车辆外观也均被严重损毁,杂乱的堆在一起。这一也被数家网络媒体所报道,现场画面看上去视觉冲击力十足。

众所周知的是,分时租赁的共享汽车市场从2017年开始便进入了萎缩的节奏,这一点我们在此前的《眼见为实》栏目中也早有论证。与此同时,除了郑州这一外,我们也不时能够通过网络看到不少“共享车坟场”的出现。因此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在“并不平静”的2020年,共享汽车市场“退潮”的后时代,如今的共享汽车和分时租赁平台都去了哪里?生存现状又是如何?别急,我们将用近1个月的调查告诉您真相!

《眼见为实》是汽车之家新闻行业频道打造的一档实地探访类栏目。我们希望用脚步和眼睛穿透道听途说的局限,让企业形象、新闻变得更加立体,为汽车行业发展贡献一点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快速了解本文重点:?1.郑州“一步用车”确实存在,不过现场已被清理;?2.共享汽车“寒冬”过后尚有幸存者,活下去的方式却各有千秋;?3.2018年“共享汽车公司”注册量超过370家,如今仅剩三分之一不到;?4.共享汽车终究还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事实还原:退潮的共享汽车,都去了哪里??郑州:事发现场实况如何?

在当前分时租赁共享汽车市场逐步萎缩的情况下,河南郑州那些被丢弃的共享汽车便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典型,就像文章一开头所提到的。为此,编辑们也亲身前往了网络上流传的事发地,现场状况到底如何呢?我们也十分好奇。

根据新闻报道中的提示,我们很快便来到了相关事发地——河南郑州沈庄路。在到达之前,我们还期待着能够见到与中相同的场景,不过当我们到达现场后才发现,中被遗弃堆放的共享车已经被清理走,现场仅地面留有大量破损的零件,包括大灯组、车身外观包覆件、玻璃等。尽管是已经清理过的状态,但这样的场景看上去还是相当凌乱。

随后,我们通过查询得知,“一步用车”是一家瞄准二三四线城市出行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租车服务平台。该公司从整车厂购电动汽车,搭建分时租赁平台,让用户借助App完成租车、还车等流程。与此同时,他们通过自建或合作运营充电桩、取送网点,解决车辆的充电以及停车问题。一步用车从2016年11月开始运营,2017年年6月获得1.35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资方来自多氟多,同时多氟多也是知豆汽车的投资方。

不过从2017年8月开始,多氟多集团转变了投资方向,这使得一步用车的经营状况开始下滑,到2017年底,该公司的资金链持续紧张,也开始为了维持运营而不得不挪用客户押金。结合此前《眼见为实》栏目的结论,此时也正当是分时租赁共享汽车的“寒冬时期”,再加上2018年电动车补贴的退坡,种种因素都使得一步用车在后期陷入僵局。最终在2019年1月,一步用车被法院判决欠下大量债务,法人尚晓峰及四海盛行、四海盛景的资产/银行账户等被全部冻结。

北京市区/通州/廊坊:“分时租赁寒冬”中的幸存者

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一步用车,还有很多在当时兴起的共享汽车品牌都在逐渐萎缩的市场环境下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这一点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讲到。不过好消息是,在经过市场的“洗牌”后,目前共享单车的经营模式又逐渐恢复到了稳定的状态,那么这些“市场寒冬”中的幸存者,现在又状况如何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到近期疫情的影响,使得我们无法再外出到别的省市进行调查,因此我们将调查范围放在了北京及周边市县,路线大致为“北京市区—通州—廊坊”,“城市中心—市郊—周边县市”的模式可以囊括更多的环境和场景。

不过说实在的,如今能在北京市内看到的分时租赁车辆可谓少之又少。前几年共享汽车市场火热的时候,我们还常能在街头看见TOGO途歌旗下的宝马1系三厢版、MINI以及smart?fortwo等车型,如今包括其他品牌的共享汽车都变得难寻踪影,偶尔能在街上看到的也都显得相当残破。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并不单一,除了市场本身的萎缩以外,北京市内较为紧俏的停车位和昂贵停车费也使得共享汽车的日常使用和运营变得并不容易,或许共享汽车并不适合拥挤的大城市中心?

来到通州,这里的情况比北京市内则要好出许多,我们在这里已经可以见到较多的共享汽车,它们大多来自于GoFun和摩范出行这两个品牌。这些共享车的主要停放点都在地铁站附近,利用App很容易寻找,这样的模式也有利于解决“公司在市内/家住在市郊”人群最后几公里的出行,因此共享汽车在这被使用的机会也更多。

如此看来,目前我们观察到的“GoFun”和“摩范出行”可以算是北京地区活跃度还不错的共享汽车品牌,而根据查询我们可以得知,“GoFun”是背靠首汽的一家分时租赁平台,其CEO魏东同时也是首汽约车的CEO和首汽租车的COO;同样的,摩范出行也是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可见,相较于此前提到的“一步用车”,这些有大型国企/央企做支撑的分时租赁平台,到如今也都算是捱过了共享汽车市场的“严冬”。

从通州来到廊坊,脱离了北京的城市拥挤和号牌限制后,这里的共享汽车似乎有着更大的生存空间——周边县市的空旷提供了更多借/还车的停车场所,因此这里的共享汽车数量要更多。而除了此前我们看到的摩范出行外,这里又多了一家名为“联动云”的共享汽车品牌,而车型也主要以观致汽车为主。通过查询得知,联动云是一家深圳的汽车租赁服务公司,本身除了分时租赁外,也提供租车、二手车交易、汽车金融服务等其他业务。同时这家公司还与宝能有着深度的合作,而宝能又是观致汽车的大股东,在2019年6月,联动云曾与宝能达成合作,购买大量观致汽车作为运营车辆,宝能汽车也承接了联动云的以租代售业务。可见,除了完全背靠大企业外,本身的转型和业务拓展对于这些共享汽车企业的生存也有着关键作用。

浙江嘉兴:传说中的“共享汽车坟场”

而除了上述的几家共享汽车公司外,我们还通过网络看到了图中这样的共享汽车“坟场”,大量废弃的共享电动车被排列在空地上,场面比一开始郑州的那个场面要壮观许多。通过报道我们得知,这一共享汽车坟场出现在浙江嘉兴的万民村,不过由于疫情的限制,我们无法直接去往现场,这不免有些遗憾。但可以想象的是,嘉兴万民村出现的这一“共享车坟场”似乎与郑州有着相似的性质,或者可以说是郑州的放大版——相关分时租赁品牌的运营出现问题,导致大量共享电动车被遗弃至此,电动车补贴退坡导致的高运营成本使得这些车辆短时间内无法被正常投入使用。

通过上述的诸多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从2017年开始出现的共享汽车市场收缩现象,对这一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改变。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现象?目前共享汽车公司的生存状况又是如何?别急,您接着往下看。

■?市场分析:共享汽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市场的暴风雨过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新四化”风潮给共享产业带来了诸多可能性,在政策加持以及资本玩家的青睐下,共享汽车曾一度成为“吸金”的新风口。通过公开资料查询我们得知,从2014年至今,已经有数十亿的资金被注入共享汽车市场。这其中,不仅是圈外资本,传统车企也基于自身对市场的预判进行了“共享化”的布局,数据显示,2018年的时候,已经有370家“共享汽车”注册公司,前赴后继者不在少数。

但实际上,2018年的市场形势并不乐观,正增长时代的终结增加了汽车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在新一轮变革带来的考验中,共享汽车也在劫难逃。受环境影响,越来越多的共享汽车公司无奈于平台盈利和运营问题,不得已走向倒闭,而实际拥有车队的运营公司也只剩一百多家。

战略投资

A轮

未公示

2.14亿

大众资本

大众资本/奇瑞汽车

B+轮

『数据来源为互联网,统计时间截至2020年1月』

确切的说,共享汽车开始“淘汰制”其实是从2017年开始的,那一年,有有用车、EZZY、麻瓜出行等相继宣布退出。而一直被消费者看好的TOGO途歌也在2019年退出市场,现如今,TOGO途歌App已经停止运行、途歌出行创始人兼CEO王利峰在北京十里堡附近遭途歌用户围堵以及App?Store等软件商城下架的惨相。

『百度TOGO途歌贴吧』

即便累计融资额超5亿人民币,即便体量大过其他小规模公司,也难以独善其身。TOGO途歌的倒闭不是个例,背后的问题却为所有共享汽车平台所共有。虽然我们从上述表格能够看到不少企业仍处于正常营业中,但由于资本的“冷静期”,这些公司能做到的也仅仅是活下去,而并非之前“开局疯狂投入”的态势了。

在一波波企业倒下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在重资产、重运营的共享汽车市场上,那些初创企业的存活之路并不容易。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商业运营模式存在纰漏,细看之下共享汽车平台购置的每一台车辆,终端售价最少以万元起步,如果想要提升软件格调,吸纳更多层级消费者的话还要购置十几万甚至数十万的车型,但这些前期投入的费用始终是个无法填满的窟窿,毕竟运营者用高收费,想要快速填坑的战略,可消费者无法买账。而收费低的策略又让运营者难以快速收回成本,更别提盈利这个最终目的了。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始终要解决供给和需求、“烧钱”和“买账”之间的矛盾。

另外,用户体验带来的高成本更让共享汽车平台不堪重负。为了通过满足用户体验占据市场保有量,共享汽车平台开始不计成本的增设取车还车区域来满足消费者需求。显然,这样的投入会直接带来人员的运营成本,再加上车辆的日常保养、事故维修、以及停车网点儿的服务管理费等等,诸如此类产生的高成本无不考验着运营者乃至整个共享汽车体系的运营能力,同样也在考验资本的耐心以及实力。

共享汽车真的只能背靠大树乘凉吗?

通过上面我们在北京以及周边城市实地走访来看,那些当时新晋的共享汽车平台已经在市场上“消失不见”,目前仍在运营的大多是由传统车企推出的共享汽车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讲,跟单纯的商业运营者相比,车企对于车辆的丰富程度以及成本的控制更加得心应手,共享汽车的项目也不是他们获得盈利的唯一来源,这是车企的优势所在。

背靠体量庞大的汽车企业,可以清楚的看到,“有背景”的共享汽车平台已经成长为行业头部玩家。通过网络公开资料显示来看,目前活跃度较高的共享汽车App分别为GoFun、EVCARD、盼达用车以及轻享出行等等均与车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我们常见的EVCARD、轻享出行以及盼达的背后分别是上汽旗下分时租赁公司、北汽集团以及力帆汽车。

当然,对于车企而言,涉足共享汽车也是市场倒逼下的顺势之举。从2018年开始,我国汽车销量增长幅度一直在放缓,并延续负增长的态势,2019年的数据显示,汽车销售2576.9万辆,同比下降8.2%,跟此前3000万基盘的预测相去甚远。在这种背景下,车企也逐渐意识到,转型成为服务型供应商是大势所趋。

『杭州某城区千辆新能源汽车齐趴窝』

因此,车企通过在共享汽车项目上的小规模尝试,可以使其积累车辆运营以及用户出行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优化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设计,并为将来的无人驾驶做准备。就像盼达用车技术总监蒋齐在某次媒体访中所说:“车企做分时租赁,是因为其相信,未来,用户势必会从购买产品转为购买服务。”

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共享汽车产业的进化史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截至目前,大部分分时租赁平台“倒下”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在资本寒潮之中,面对“盈利难”的问题,如果还想获得长期性的资金注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是,对于具有车企背景的平台,就免去了这部分的烦忧。

『奇瑞新能源与首汽集团下的GoFun交车仪式』

另一方面,有些车企也会选择与分时租赁公司进行合作,如奇瑞汽车和GoFun,选择这种模式,除了能够实现自身去库存的目的之外,还能借助运营平台积累用户数据,无需自身亲自操作,增加自身运营成本,但却一样可以为自身提供未来转型的样本数据。因此,“合作共赢”也逐渐成为共享汽车产业的另一条发展路径。

全文总结:

因此总的看来,从早先共享汽车的“井喷”,到后来整个市场的“蛰伏”和“收缩”,洗牌后的共享汽车市场带来了目前我们看到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是没能挺过去的企业,资本和市场的“毒打”让它们遍体鳞伤,那些被遗弃的车辆或是“共享车坟场”默默的成为了这一切的见证;而那些捱过共享汽车“寒冬”的品牌,又在生存技巧上各有千秋。例如上文中提到的不少例子,或许“背靠大树好乘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为我们看到不少较大国企/央企/汽车制造商旗下的共享汽车品牌都顺利存活了下来,而与此同时,市场的收缩也使得部分分时租赁平台转型了长租、以租代购等新模式,因此,尽管分时租赁的市场还在进一步收缩,但新的商业模式也正在推陈出新。(前期调查/汽车之家?马艾骏/周易/陈浩;文/汽车之家?马艾骏/周易)

汽车分时租赁是什么?前景好吗?

撰文:柠檬

出品:CAR位

腾势怎么也没想到,开年送给比亚迪的第一份大礼,竟然是被人炮轰。

2月10日,深圳爱出行汽车租赁有限公司(iGO分时共享平台)创始人吴建明发文声讨腾势汽车。原因是此前公司购入的1033辆腾势电动汽车出现电池故障,大量车辆被迫闲置停运,导致损失总额达6亿元。同时因为多次联系比亚迪腾势协商处理未果,比亚迪也因此被扣上“店大欺客”的帽子。

新闻一出,舆论四起。腾势方面也迅速给出回应,官方表示其与爱出行之间的矛盾是因合同履行产生争议,目前仍在法律诉讼程序中,尚未审结。

二者你来我往之间,不免让人吃瓜心旺盛。不过法律最终评判结果出来之前,还是希望大家理性吃瓜。

从表面上来看,虽然二者是从电池衰减到售后服务等问题引发的纠纷,但争议背后同样反映出租赁市场的热潮冷却。

爱出行暴雷,比亚迪背锅??

面对爱出行的炮轰,难免让人产生疑问,难道公司主营产品只有腾势吗?

作为分时租赁赛道中的先发选手,爱出行的出租品牌主要包括腾势、奔驰、宝马及特斯拉。也就是说,这家出行公司主打的是豪华品牌。

其中主要车型为腾势,占比为80%以上。公司曾在2016年前后购买比亚迪电动车共1700多辆,共支付了4亿多元,其中包括1333辆腾势300型电动车。

续航300km的车型放在今天确实已经不够看,但在当时已经算是不错的水准。电池衰减是新能源公认的痛点,不过现在因为续航问题质疑一款8年前的老车型,而且是从2016年就开始服役,那早一点理论会不会让损失更小呢?

当然腾势也没有正面回应爱出行提及的产品维修和更换电池等问题。

现在爱出行濒临破产,要比亚迪背锅,着实有点“冤大头”味道。换一个角度来看,爱出行暴雷单纯是因为产品问题吗?其所处的分时租赁行业遭遇寒流,恐怕才是更深层次原因。

2015 年,是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模式涌入的时期,爱出行也在这一年成立。后续伴随运营问题突出、资本市场降温等影响,2018年该行业进入深度洗牌阶段。友友用车、EZZY、麻瓜出行等平台纷纷亏损倒闭,同样崛起了EVCARD、Gofun、盼达几家分时租赁龙头企业。

从品牌来看,虽然BBA为首的豪华品牌也先后入局该领域,但情况并不顺利。奔驰创立的car2go曾在2016年正式进入国内市场,在重庆投放和运营。短短3年后,也以奔驰悄无声息撤退告终。

布局高端出行市场,本来是一场双赢的戏码。品牌可以借此机会发掘新的市场增长点,衍生多元化的品牌形象。对于平台而言,同样可以借助豪华品牌的力量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消费者。

但是共享汽车并不是慈善事业,无法盈利的话很难持久。重资产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其前期投入大,同时复杂的后期操作同样考验着公司的运营能力。如果是用豪车从事出租业务的话,不仅会加大购置成本,车辆管理和维护的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所以国内很多租赁平台大多选择低价电动车,如EV150、知豆、荣威e50、奇瑞eQ等。降本增效模式可以让平台方更好生存下去。

这场“电池门”,更像是行业洗牌下的一场献祭。虽然献祭者是爱出行,但它也用自己的经历为后来者指路。

不要“恋战”,加快品牌建设更重要 ?

腾势面对爱出行的声讨,没有过分恋战。这是一个中肯的选择,纠纷交由法院审理,自己还是老老实实做好眼下的事儿,那就是做好自己的品牌规划。

由比亚迪全权接手后,腾势整个状态开始好转。上线的首款新车腾势D9在开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数据显示,其1月份共售出6439辆,成为35万以上新能源豪华MPV领衔玩家。

整车有混动和纯电两个版本,背靠比亚迪,整车拥有DM-i、刀片电池等黑科技加持,增强了整车的竞争力。同时,还有零重力座椅、车载投影、全景天幕、超大空间等卖点吸引消费者。同时今年一季度OTA将为腾势D9带来多种功能更新。

据悉,腾势D9 EV版的交付工作预计将于二月正式开启。按照规划,今年年内,腾势还将推出多款新车,包括纯电车型和插混车型。

在比亚迪产品序列中,海洋网和王朝网主打大众化路线,腾势定位豪华,仰望负责的是超豪华市场。腾势D9进入的新能源MPV市场,仍然是当下较为小众的一个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已经上市的也只有它和岚图梦想家,以及极氪009。

但腾势的野心不止于此。从官方公布的旗下新车冬季测试宣传中不难看到,除了腾势D9,还有两款全新SUV——大五座中型SUVN7以及六/七座中大型SUV,后者或命名为N8。换言之,腾势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覆盖更多产品线的品牌。

如此看来,比亚迪全面接管后的腾势,已经是一种新生的姿态。当人们还在吐槽它产品和形象老旧等问题时,腾势已经悄咪咪换新了。如果说这场“电池门”是腾势前行路上的小插曲,那么它的后续发展或许有着更大看点。

(来源网络,如侵删除)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CAR位,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租车,纯电动的,在北京跑滴滴,能挣到钱吗?

你知道共享汽车和分时租赁的区别么?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将分时租赁等同于共享汽车,其实在汽车共享的大概念里,包括顺风车、网约车、分时租赁、P2P 及传统的经营性租车等业务,都是属于汽车共享。

共享单车的概念火爆了以后,和它运营模式最接近的,就应该属于分时租赁了。在6月1日,由交通运输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表示,分时租赁,也称为汽车共享。

《征求意见稿》还明确提出鼓励分时租赁发展,这对汽车分时租赁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的利好表态,给资本市场又增添了许多信心。

汽车分时租赁行业盈利困难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通过记者的亲身体验后发现,分时租赁真的不是“赔本赚吆喝”。

分时租赁的使用条件比想象中简单,但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很多。

在北京市万寿路地铁站旁的凯德晶品地下停车场,打开TOGO,随时都会有一辆车可以供使用,车型一般为smart、标致2008或者雪铁龙C3-XR。使用TOGO需要交押金,车辆停车费,使用收费包括里程费和时长费,还有起步价和还车附加费,用车并不便宜。

这是记者体验的几个项目中比较费钱的一个,但使用起来并不麻烦。导航精确,车辆状况良好,车内干净整洁,储备箱内放置了专车专用的加油卡,可以在运营城市的中石化免费加油,和私家车相比,用户体验丝毫不差。

体验的同时,记者发现,运营商面临的难点则有很多,以致于分时租赁行业的标准非常不统一。

在分时租赁的运营商中,收取停车费和押金没有固定的标准,有的不收,有的收,有的多,有的少。

停车费积少成多,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比如说一度用车不收取停车费,由一度用车和停车场签订合同,只要是一度的运营车辆,可以随停随出。TOGO则是需要自行支付停车费,但TOGO会根据停放时长给予“途币”补偿。

押金比停车费的蛋糕更大。比如使用TOGO的每个用户需要缴纳1500元押金,如有10万人注册使用,单押金就可以收入1.5个亿,全是现金;GOFUN的缴纳押金为699元,一度用车、有车、零派乐享则都不需要押金。

目前市场上有车辆运营的的分时租赁运营商,大都具有整车厂背景。比如说Car2go、环球车享、Gofun、GreenGo租车等,它们背靠主机厂,资金雄厚,丰富,很快就能将广告遍布城市来获取用户,因此它们反而大都需要押金。

另外的新进者中,有传统的汽车租赁公司,有汽车经销商,有IT企业,有互联网型公司。例如一度用车、有车、零派乐享等,最开始车辆投放的量就比较小,大概在300-500辆之间,所以为更多地吸引用户,在收取押金这一项放宽了很多。

在后期维护上,也分车辆类型的不同,费用也大不相同。电动汽车结构简单,使用成本和维护都比燃油车低很多。但是租客自然不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为分时租赁的车辆充电,因此运营商需要安排工作人员给电量低的车辆去充电。城市内交通是短时短途,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完全符合要求。

另外,有些企业做分时租赁目的并不单纯,整车厂所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单凭市场销售并不能完全消化,就成立分时租赁公司来消化库存,还可以获取国家补贴。

再者,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推广的产业方向,共享是未来的趋势,做分时租赁的同时可以囤积一线城市的新能源汽车牌照,这都属于珍贵的,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新能源汽车是分时租赁市场的主角。

最后,交通事故如何处理,分时租赁行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租汽车不比租自行车,汽车上路行驶,驾驶安全、保险保障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有些平台比较宽松,一些小剐蹭,往往都是运营商自己兜底,不收取会员任何费用,有些则相应收取损失费;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是会员全责的话,零派乐享会员可以购买“不计免赔”服务,在理赔范围内会员不需承担1500元以下的车辆维修费用;TOGO则规定,用户驾车出险后,应先行垫付费用,30日后可将保险金打入会员指定账户。

综上来看,大众在使用分时租赁的时候门槛很低,一部手机,能够开车即可,但运营商要操心的事情很多,除了资本和主机厂是基本以外,还有停车场和牌照,何如找到盈利模式,这些都是绕不过去的槛。

分时租赁的使用次数比想象中多,使用人群比想象中年轻。

打开TOGO的应用,记者发现,在日间,TOGO的车辆大都停放时间再30分钟到3个小时之间,少部分车辆停放时间超过5个小时,这意味着该车最多每隔3小时就会迎来一次使用。一度用车因为不需要支付停车费用,所以并不能看到停放时长。

记者在TOGO上随机选择了一辆车,在位于工商银行翠微中里支行旁的停车场,等候了大约半个小时,迎来一位使用者小东(化名)。小东是一名90后,老家湖北,在北京工作3年了。他告诉记者:“自己喜欢尝试新事物,使用共享汽车已经有2年了。”

在和小东交流的期间,他还谈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他说,身边同龄的朋友都很喜欢分时租赁,只是驾驶技能不熟练,驾校的水平完全不能上路。家里有车的驾驶技能熟练,却用不上分时租赁,没有车驾驶技能不熟练,想尝试却有心无力;使用最多的就是像小东这样,老家有车却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小东说;“或许我只关注到了自己,但分时租赁的目标人群真的很大。”

途歌CEO王利峰在本月初曾表示:通过大数据平台的调拨,在北京地区,每辆共享汽车平均每天使用频次达到5.1,平均每次行驶距离为20公里,是普通私家车的4倍以上,大大提高了汽车的使用效率。共享汽车每日订单集中在工作日18时和21时达到两个高峰。上海、广州和深圳另外三个覆盖城市也都有着相似的数据表现。

日均使用频次达到5.1,在今天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使用频次了,随着年轻人的成长,思维方式越加开发,共享概念越发普及,分时租赁汽车的覆盖范围越广,相信这个数字会越来越高。

从使用情况看来,分时租赁的市场并不小。据交通运输部最新统计,目前全国有6301家汽车租赁业户,租赁车辆总数约20万辆,市场规模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

《汽车人》认为,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无人驾驶将会给分时租赁带来巨大的变革。

在传统的观念里面,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是面子和地位,大众渴望拥有一辆车,更甚于使用一辆车。90后和00后会慢慢地成长起来,成为社会消费的主力,他们的观念中,车辆只是为了解决出行的工具。

即便盈利堪忧,资本依然看好分时租赁。今年4月,TOGO成功获得了真格基金领投的4000万元A++轮融资;5月,京鱼出行宣布已获得500万元轮融资;6月,Ponycar(小马用车)对外宣布,近期已完成B轮1.5亿人民币的融资。

90后不仅能接受分时租赁,他们买了车以后,也许会将自己的车辆作为共享汽车,供所有人使用,这对于现在的中年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事情。

因此,即使分时租赁现在难见盈利,在未来会有着大的市场,毕竟现在各行各业,都讲究抓住年轻人。汽车厂商说这是年轻人的第一辆车,手机厂商说这是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到后来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第一个台灯,第一辆平衡车,第一个插线板和第一个鼠标垫……

分时租赁也是如此,年轻人是它的主要用户,象征着未来,这或许是资本最看重的地方。

除了思想观念的解放,技术的革新也是重要因素,无人驾驶功能是分时租赁行业最大的生产力。现在的车企都说自己是互联网出行服务商,是科技企业、服务企业,好像说自己是“制造企业”都不好意思出门打招呼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随着数字化、互联化的到来,行业的变革太快了。亏损的特斯拉的市值都超越盈利的通用了,任何一家传统车企都面临着危机。

现在有很多车企和科技公司,都号称五年十年内就能实现无人驾驶,且不谈多久能实现这个目标,设若干年后无人驾驶时代真的到来了,用户只需要发出用车信息,无人驾驶汽车就可以自动开到身边;待用户下车之后,汽车自动找停车位停车。

在北京魏公村附近,有很多大学生,在中关村南大街理工大厦停车场,记者遇到了刚停好车的小庞(化名)。小庞是北京理工大学大三的学生,是分时租赁的忠实用户。在使用共享汽车的时候,他觉得最遗憾的事情就是不能随用随停。

在记者体验分时租赁的过程中,停车也是最为麻烦的事情。你需要将车辆停放到软件上面指定的停放地点,这是最耽误时间的地方,它不能做到和共享单车一样随停随用,在实惠上比不过公共交通,在便捷上比不过出租车和网约车。

这个停车难题在目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无人驾驶。只有在无人驾驶时代,分时租赁才能做到和共享单车一样,随停随用。在无人驾驶时代,不会有交通事故和拥堵,私家车的存在或许只是少数爱车人的玩具,这个时候才是分时租赁最好的春天。

山雨欲来,风满楼。

有消息称,滴滴方面正在与一家有战略投资意向的P2P租车企业接洽,甚至直接点出这家企业是位于华南的快快租车。

参照《经济学人》对“后真相时代”的描述,这条小道消息言之凿凿的“收购”,可能永远不会发生,但也可能明天就会发生。

回望滴滴在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试驾、公交、企业业务上的轨迹,这场薛定谔的猫一样的收购,更偏向“明天就发生”,毕竟,这是一家“慢不下来”的公司。

空穴自来风,将战场烧至滴滴入局不久的汽车租赁市场,对本土最大对手神州租车的阻击和自身战局的扩张和保驾护航,目的性不言而喻。

1、其实,早在滴滴宣布进入租车领域的当天,神州租车董事局陆正耀就在朋友圈里隔空喊话:“专车新政出台,快车、顺风车烧钱模式难以为继,C2C专车模式破产,资本故事还要接着编,必须寻找新的救命草!不过我告诉你,类似的模式携程等公司已经折腾了多年,结果如何?!”

陆正耀的一句喊话,滴滴和神州的对垒,一直被业界视作暗流涌动的大戏。

就在不到一个月前,首汽租车后发制人,宣布启动14亿元B轮融资,甚至用对赌2020年上市的方式,来收复出行领域失地。在众多业内观察者看来,这是舍生忘死对滴滴推出租车业务的一次狠命“补刀”。

反观滴滴在租车业务上却“慢得出奇”:去年7月在上海进行测试运营,8月宣布正式上线,随后半年,它家的租车业务从上海扩展到国内包含北京、深圳的6座城市。

半年!6座城市!与滴滴租车国际业务的扩张速度相比,这份成绩单发白得刺眼。相比之下,神州租车已在全国74个城市设有739个直营服务店。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汽车租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预计,2016年中国汽车租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44亿元,未来5年(2016-2020)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1.07%,2020年汽车租赁行业市场规模或许可以达到1168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手快者未必有,但手慢者肯定无。

2、自去年7月份交通部等多部门联合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滴滴就已经在尝试平台内租车业务的可行性了,并选择上海进行测试运营。各地“专车新政”的陆续出台,强化了车辆准入门槛,滴滴所能利用的个人闲散正被政策加速瓦解,此前集中出现的“司机骤减”“专车加价”“超难打车”的高频呼声,正是这一原因的集体反射。

曾经共享经济中的成本与效率最优匹配似乎正在消失。

为了稳定公司估值,安然度过没有定数的政策震荡期,在滴滴原有产品线之外,能够提供足够增量空间的也只有租车。

这种情势下,将国际业务上的成功——滴滴与安飞士巴吉集团(Avis Budget Group)的战略合作——复制到国内,看上去不失为滴滴的一条终南捷径。

如果上述小道消息成真,那么滴滴租车在战略上迈出的,是极为大胆的一步——不光摸着石头过河,还自己铺垫石头。

3、滴滴租车出道以来的打法,选择了一种与神州租车首汽租车B2C模式和快快租车PP租车P2P模式完全不同的招式,所谓“平台化运营”。即并不自主拥有车辆,也不利用私人闲置车辆来进行匹配调度,而是与小型租车汽车租赁公司合作,你出车辆我出平台,完全线上运营。

放弃了重资产的车辆自营,对滴滴来说,省下了大批购车成本,不以己之短搏人之长,但与小型汽车租赁公司长期合作,充当“二房东”的角色给“日租房”吆喝,车源问题不论,还得背上折旧费用和长租合同,别忘了,玩“短租”补贴也是它一贯善用的手段,这笔费用支出,同样不是一笔小数目。保本都难,何谈盈利?

如果说,滴滴为了拿下志在必得的租车市场,与一家尚且运营不错的P2P租车公司达成共识战略入伙,并非没有一点可能。别忘了,滴滴的这项最新业务曾表态:未来一年内,要在国内多个一二线城市落地。

最好的防守,就是开足马力全面进攻。找个得力的帮手自然是不错的,科尔有了库里还需要杜兰特,就是詹姆斯也有抱团取暖的时候。

纵观滴滴租车大半年以来的进击动作,看似它在习惯了吸引眼球和接受呼声的资本市场上消失了,其实狂野的内心却从未消停过:

2016年7月,滴滴旗下租车业务在上海测试运营;

2016年8月22日,滴滴宣布进入租车领域,这是滴滴继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试驾、公交、企业业务的第9条业务线;

2016年9月,滴滴租车业务正式在上海上线,并相继在武汉成都青岛启动试运营;

2016年11月,滴滴宣布和全球领先的汽车租赁服务商安飞士巴吉集团(Avis Budget Group)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为中国用户提供境外租车服务。

2016年12月27日,滴滴租车北京深圳两地正式上线,提供经济性、商务型等多种车辆供用户租赁;

2017年1月4日,滴滴租车国际版正式上线,覆盖全球100个国家和1500个城市;2017年2月16日,滴滴通过全员会议和邮件形式宣布了2017年五大战略关键词及组织架构振兴调整:划分出2大事业群,并重新划分了5个事业处于起步阶段的事业部;

2017年3月,……

滴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许只有耐心地等时间给出答案了。链接阅读:传滴滴收购快快租车加速扩张大小通吃为迅速地占领国内租车市场,扩张自去年8月上线的第9条业务线——租车,滴滴恐怕马上又要有大动作了。

据跟滴滴方面接近的行业人士透露,滴滴将收购一家国内网络租车公司。该消息人士称,目前两家已进入确定最终议价的实质性阶段,预计近期就会对外公布具体结果。谈判桌上的另一方,则直指位于华南的快快租车。

滴滴租车业务上线半年国内线仍待发力

滴滴旗下租车业务去年7月在上海进行测试运营,8月22日对外宣布正式在上海上线,成为其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试驾、公交、企业业务的第9条业务线。

半年时间内,滴滴租车业务从上海试运营阶段,目前已扩展到国内包含北京、深圳的6座城市,但与滴滴租车国际版的扩张速度相比,仍然略显单薄。今年1月4日,滴滴租车国际版正式上线,因为前期与汽车租赁服务商安飞士巴吉集团(Avis Budget Group)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的缘故,能够为全球100个国家和1500个城市的用户提供服务。

耕耘国内租车市场多年的老大神州租车,以及用对赌2020年上市方式换取融资的首汽租车,都是滴滴租车需要在国内进行同类业务缠斗的强劲对手。对宣称在新一年将租车业务扩大到更多一二线城市的滴滴租车而言,竞争难度不小。在最新版的滴滴App租车业务一栏下,目前开通的只有6个城市。相比之下,最大的对手神州租车已在全国74个城市设有739个直营服务店。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汽车租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预计,2016年中国汽车租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44亿元,未来5年(2016-2020)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1.07%,2020年汽车租赁行业市场规模或许可以达到1168亿元。

想要迅速拿下这块越来越大的蛋糕,对滴滴来说有一场硬仗要打。

纯线上合作运营并非无短板滴滴租车需要帮手助力

滴滴租车出道以来的打法,选择了一种与神州租车首汽租车B2C模式和快快租车PP租车P2P模式完全不同的招式,所谓“平台化运营”。即并不自主拥有车辆,也不利用私人闲置车辆来进行匹配调度,而是与小型租车汽车租赁公司合作,你出车辆我出平台,完全线上运营。

放弃重资产的车辆自营,转而与小型汽车租赁公司合作,长租合同和车辆折旧费并不能完全抵消掉滴滴刻意避免的这部分费用。相反,P2P租车公司的运营模式如果自身拥有稳定的有效车源,在信用风控问题得到解决的前提下,反而能够更大限度地重新发挥社会闲散调配,这一直以来就是滴滴的所长。

作为进入国内租车市场并不久的新角色,即便自身拥有流量和平台优势,也未必能够凭借自身有足够把握能够在新进领域取得快速突破。翻阅滴滴过往的路数,并不缺少利用投资甚至收购的方式来扩张和阻击:北上美国一亿美元扶持Lyft跟Uber争夺海外市场,南下新马泰力顶GrabTaxi抢得攻略先机。行业观察者认为,租车市场蛋糕的争夺战上,并不缺少故技重施的可能性。

作为尚未确实传言的另一方,快快租车在公司简介中显示,这家成立于2014年6月的P2P汽车租赁公司总部位于广州,先后获得高榕资本、青骢资本、德粤基金和金融圈投资。根据其在去年6月公司成立两周年时的数据,已经拥有会员100万名,并有5万名车主将车辆放上平台提供租赁业务。这或许也是滴滴看中其能够给自己租车业务带来补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