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燃料电池产业链,更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2.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中如何把握机遇?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全攻略_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

投资新能源车主题基金该怎么选

近期,最火的板块莫过于新能源了,同样是定位于新能源汽车主题,主动管理型的新能源汽车基金比指数基金更好吗?小编在此整理了新能源车主题基金该怎么选,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新能源主题基金

对于主题/行业类的主动基金,有明确的被动指数与其对应,选股范围基本类似。但主动基金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改变个股的权重(择股)和股票仓位(择时)来产生超额收益。拉长维度看,过去历史业绩显示,新能源汽车赛道主动基金大都能跑过被动基金。

新能源包括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两大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包括风电、光伏、垃圾发电、生物质、储能等,主要是光伏的投资前景较好。光伏行业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新能源车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零部件和下游整车。

由于两大产业链都带有“新能源”三个字,常常混为一谈,所以新能源的基金,包括基金经理的能力圈,都会尽量往这两方面布局,甚至会衍生到环保、新材料和消费电子等板块,所以筛选起来难度较大。

为了方便筛选,以新能源汽车主题为主,先预设一些筛选条件:尽可能的专注新能源板块;投新能源的比只投新能源汽车的好,这意味着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来源可能更多;任职经验、管理规模、基金公司、管理基金数;换手率、机构占比;历史业绩和回撤控制。

经初步筛选,定位与新能源车主题相关的基金经理有陆彬、任琳娜、姚志鹏、王阳、李宜璇、赵诣、郑泽鸿、闫思倩、施成、李文宾、李瑞、王迪、刘俊、张剑锋、褚艳辉、张燕等人,所管基金如下:

目前为止,新能源车主题基金的现任基金经理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为嘉实智能汽车的姚志鹏,其他基金经理大都在任时间未超过3年。对于基金,可以通过风险收益、配置纯度、个股选择、仓位控制等指标来进行更加细致的筛选。

1、业绩:建议选择长期业绩优秀,能够穿越牛熊的基金。

按牛熊区间划分来看,嘉实新能源新材料、嘉实智能汽车、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等产品整体表现良好。对于主题类基金,部分投资者中长期看好,以配置的思路进行投资,部分投资者仅仅是阶段性参与主题行情,为此,我们有必要观察在市场不同行情阶段不同产品表现的差异。

回撤控制方面,中海环保新能源、嘉实新能源新材料、嘉实智能汽车、银华新能源新材料量化等产品回撤控制较好。

2、配置纯度:建议选择配置纯度较高,风格稳定的基金

新能源车纯度方面,基于目前处理的新能源车产业链个股的基础数据,新能源概念纯度超过50%的产品有6只,分别为:工银瑞信新能源汽车A(75.80%)、国泰智能汽车(67.29%)、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61.88%)、申万菱信新能源(56.17%)、华夏能源革新(55.37%)、浦银安盛环保新能源A(52.66%),在新能源车主题概念股之外,不同的产品配置差异较大,主要分布在汽车、光伏和电子等有一定相关性的板块。配置能力方面,大部分新能源主题基金会根据市场情况主动调整持仓结构,调整的大方向较准确。

3、个股选择

为了判断基金经理在新能源车主题中的选股能力,我们挑选出基金经理过往前十大持仓中属于新能源车主题的个股,对比上述个股在每个持有期和CS新能车指数的表现,计算规模加权超额收益和胜率情况,以评判基金经理在新能源车概念中的选股能力。

从加权选股超额收益均值来看,大部分产品整体上获得正向选股超额收益,其中: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银华智能汽车、创金合信新能源汽车A、华夏能源革新、嘉实新能源新材料A等产品在个股主题超额收益上表现优秀;

另外,在新能源车纯度比较高的产品中,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创金合信新能源汽车A、华夏能源革新之外,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也取得了不错的选股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汽车配件(三花智控)、电芯(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电解液(新宙邦)等子领域。

大部分产品偏好中大市值的公司。大部分产品注重持仓股的成长性。其中,最注意持仓股成长性的三个产品为: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华夏能源革新。

大部分产品始终保持80%以上高仓位,前十大集中度也较为集中。

综合分析认为,值得关注的四只产品为: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国泰智能汽车、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和嘉实新能源新材料A。

重仓新能源的非主题基金

短期内,追新能源的风险有些大。对于那些风险偏好较高、又看好新能源机会的投资者,不妨选择一些重仓新能源的非主题基金。这类基金是基金经理现阶段内看好新能源相关的机会,一旦这个行业出现调整,基金经理会去做择时,免去了我们自己择时的烦恼。

例如刘格菘,其从去年便看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在新披露出的三季报,刘格菘的更是大幅加仓新能源,他管理的基金中,多支基金都是“顶格”持有光伏龙头隆基股份。

另外还有兴全谢治宇三季度加仓新能板块中的比亚迪股份,比亚迪也同时新进兴全合宜、兴全合润两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

广发高端制造基金经理郑澄然也表示,看好新能源和科技两大方向。

当然,这类基金更需要投资者根据持仓、历史走势、看基金经理(实力、稳定性)、规模等来综合判断筛选。

总结来看,新能源产业链建议关注农银新能源主题(002190)、嘉实新能源新材料股票A(003984)、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001410);新能源车产业链建议关注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001156)、国泰智能汽车股票(001790)融通新能源汽车主题精选混合(005668)

新能源最近十分火热,尽管长期利好,但是短期也存在一定的回调风险。想追的投资者保守一点可以选择主动管理基金,已经持有的,可以适度减仓落袋为安,但并不需要全部清仓。

基金相关文章:

★买基金要会选基金

★购买基金常见四种方式

★基金投资三大误区

★短期理财基金存在哪些特点

★基金估值存在哪些原则

★2021基金为什么会下跌

★行情分析

★外汇基础知识解读

★股票投资名人心得

燃料电池产业链,更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机会和挑战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是近年来新兴的重点领域,其发展趋势的机会和挑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首先,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机会是,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得到的重视和支持,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激励措施也越来越丰富。其次,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

再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将带来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将带来新的技术创新,从而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使用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将带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将有助于改善环境,新能源汽车比传统燃油汽车更加环保,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有助于改善环境。

然而,新能源汽车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目前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价格较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力相对较弱,这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大挑战。其次,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尤其是储能技术水平较低,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大挑战。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充电设施的建设速度比不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且目前充电设施的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这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大挑战。

博研咨询研究报告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机遇和挑战并存,实施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技术也在不断改善,但同时,新能源汽车价格较高、技术水平较低以及充电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等问题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博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风险评估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博研咨询是中国领先市场调研机构,提供市场研究报告、商业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市场调研服务。

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中如何把握机遇?

燃料电池 汽车 产业链分为三个主要环节:整车、燃料电池、供氢系统,总体上看,中国不缺整车厂,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布局也出现过剩,最大的瓶颈在核心零部件和气体供应上。

01 整车:公交车市场容量有限,货运车追求性价比

与纯电动配套的乘用车市场不同的是,在中国燃料电池 汽车 主要是商用车市场。锂电进入的乘用车是消费品,消费者可能会因为 时尚 和潮流选择新的品牌,这正是特斯拉品牌成功的核心要义;而商用车分为客车和货运物流车,其中,占客车市场近一半的公交车属于购市场,具有很强的区域垄断特征,是扶持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一个抓手,但市场容量总体不大;而是物流货车是生产资料,客户更加看重的是性价比,市场化程度很高。

2019年全国中国客车行业5米以上产品累计销售175052辆,公路车销量占据了行业总量的45.8%,实现销售80168辆,公交占比47.6%,实现销售83405辆,实现销售11479辆。也就是说,地方可以自主购的部分主要在这八万多辆公交车上。

新能源客车是地方招商引资的项目,但如果新能源车企定位县级企业,对应的就是本县的公交车市场;如果定位是地级市培育的企业,做完本地区的公交车生意也就差不多了;除非定位是省级的重点企业就可以做全省的公交车。

从2019年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可以看出,尽管新能源的确也培育了一些新品牌,但靠着购这几万辆车很难形成规模,更何况宇通牢牢地占据了电动客车头部企业的位置,让新增电动客车几乎没有故事可讲。

我们注意到,国内电动 汽车 发展黄金十年,在乘用车领域蔚来、理想 汽车 、小鹏 汽车 等乘用车纷纷上市,但没有一辆商用电动车独立上市。一个总盘子不到800亿的客车市场,传统车企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留给新增企业的想象空间实在不大,而且行业自2017年开始调整,客车行业产能非常充足,一些地方扶持的新能源客车一度风生水起,几年下来绝大部分已经销声匿迹。

国内客车上市公司营业收入

从国内目前配套燃料电池的整车来看,除了广东省形成的“内循环”模式是当地有牌照的飞驰 汽车 以外,其他地区无论是配套数量,还是配套的效果都还是国内品牌商用车优势比较明显,目前燃料电池企业更多是选择与宇通客车、中通客车、金龙客车、福田 汽车 等传统客车合作。

货运物流车是一个比客运商用车大近10倍的市场,2019年我国卡车销量达到385万辆,同比增长0.91%,中重型卡车合计销售131.3万辆。其中,重卡117.4万辆,中卡13.9万辆。中重卡累计销售占比达到了卡车市场总量34.1%。(本次以奖代补对燃料电池功率要求似乎不覆盖轻型车量。)

2019年中国商用车市场按车型销量结构图

而货运车属于生产资料,客户对性价比的敏感度高,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子行业。我们发现,中国重型卡车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市场份额最高的还是解放、东风、中国重汽,而这恰恰是我国 汽车 工业最早的三辆车。

2020年1-10月,我国重卡市场累计销量达到136.5万辆。销量排名第一的企业依然为一汽解放,累计销量达到35.18万辆,同比增长40%,市场占比约为25.8%;其次为东风 汽车 ,累计销量达到25.98万辆,同比增长31%,市场占比为19%;排名第三的为中国重汽,累计销量为21.87万辆,同比增长45%,市场占比为16%;上述三家车企重卡累计销量占比超过60%

2010 2019主流重卡市场占有率统计

近年来只有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两家工程机械企业重卡市场份额有所上升,解放、东风、中国重汽和陕重汽(其中中国重汽和陕重汽都属于山工集团)已经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

整车企业产值高,但投入也非常大,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很难赚钱,所以目前行业头部企业已经在形成“品质——规模——成本”的良性循环,留给新造车企的机会不多。 从921“以奖 补”的鼓励方向来看,主要是强调核心零部件和商业模式、应用场景,并不鼓励整车企业产能扩张。

如果将世界燃料电池产业分为几个模式的话,日本、韩国是整车推动的模式,加拿大是技术推动的模式,美国是“ 科技 +整合”的模式,欧洲是应用驱动型模式,而中国主要还是”引进技术/人才+资本驱动模式“。

在资本驱动下, 科技 型企业的人才队伍并不稳定,一些相关技术人员得到“要领”后,很快复制新的公司。我们看到国内很多燃料电池企业的技术几乎都是源自巴拉德、大连物化所或清华大学。

如果说第一轮燃料电池企业的复制是因为资本驱动的话,那么第二轮的复制就属于“投资换市场”的区域布局。地方更加倾向于当地的配套企业,并将补贴作为招商引资的手段。

目前国内燃料电池尚处于试运行阶段,技术水平还很难分出伯仲,更多的企业通过整合来赢得市场机会,燃料电池企业不得不在两个以上有的甚至在3、4个城市布局。通过“查天眼”输入关键词“燃料电池”,共有8310家相关公司,目前活跃的燃料电池企业家数甚至超过了内燃机。一家核心材料企业说,在”以奖代补“的示范城市群申报过程中,仅与他们签订合作协议的燃料电池企业就有50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燃料电池企业形成了三个阵容:第一阵容是专业的燃料电池系统或电堆企业,如神力 科技 /亿华通、国鸿氢能/重塑 科技 、新源动力、江苏清能、上海攀业、武汉氢雄、氢璞创能、氢途 科技 、喜马拉雅等几十家,目前有很多上市公司都参股了燃料电池企业;第二阵容是 汽车 整车产业链布局,如上海捷氢背后是上汽集团、未势能源背后是长城 汽车 、潍柴巴拉德背后是山工集团等,还有回归A股科创板的东风 汽车 募集资金项目中有13亿用于燃料电池研发;第三个阵容来自上游能源企业,如国电投、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也进入了燃料电池领域,因为燃料电池不仅仅可以用于交通运输,还可以作为其他动力电源,所以对能源企业也是理所当然的新能源业务。

比较一下燃油商用车,整车厂一般不做内燃机,而是有潍柴动力、玉柴动力等专业的内燃机企业,而现在,整车企业、上游能源公司都在进入燃料电池,活跃的燃料电池企业产能布局在5000台甚至20000台以上,估计目前的产能满足2025年的需求都没有问题。

目前,不是整车 汽车 购燃料电池,而是燃料电池企业找到应用场景拉整车企业一起投标,也就是说很多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企业的销售不是整车厂,而是应用端,通过应用端的场景设计来创造需求。 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企业拼的不仅仅是产品研发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还有整合能力。

国内燃料电池已经从系统、电堆向上游延伸至核心零部件,一部分是国内市场需求预期吸引了相关的专业人才,还有一部分是电堆和系统企业的业务拓展,主要包括催化剂、膜电极、双极板等,只有碳纸、质子交换膜和铂这些关键材料门槛比较高。

这个产业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压资金,下游压上游的资金,越到上游越没有优势。行业内一个专家称,做系统起步需要5000万,做电堆需要1个亿,而做膜电极则需要1.5个亿。而从成熟度来看,国内系统相当于Pre-IPO阶段,电堆相当于PE阶段,而膜电极相当于VC阶段。

再往上游,就是质子交换膜、碳纸、催化剂等,目前质子交换膜已经突破,但复制的难度非常大,催化剂有几家在做,而碳纸还依赖进口。

目前上游核心材料如铂金属、树脂以及气瓶用的碳纤维等核心材料投资强度都非常大,技术门槛高,而且相关企业不仅仅服务于氢能市场,不适应普通的民营资本进入;相对成熟、投得起的环节又显示拥挤,除非拥有核心技术,燃料电池端的投资空间正在变小。

03 供氢系统:能源的气体时代 整合与 科技 创新并重

如果我们确定燃料电池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氢能产业链上,整车对应的是燃油/天然气车市场,燃料电池对应的是燃油/气体发动机市场(未来购置成本不会高于燃油发动机),那么氢气对应的就是巨大的石油天然气市场,就算与燃油 汽车 、电动车三分天下,对燃料电池 汽车 来说,市场空间最大的一定不是燃料电池,而是庞大的气体供应市场。如果我们再激进一点,把氢能当成是终极能源的话,就意味着氢能的供应体系会出现新的“三桶油“和”七姐妹“。

就在投资人集体聚焦于燃料电池的时候,世界三大气体公司德国林德、法液空和美国AP已经悄悄在全球布局供氢系统。

三家气体公司在中国已经开始了大面积的供氢系统布局:

林德参与中国多个加氢站建设,并与宝武集团、中海油能源集团、淄博市能源集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布局氢气运营业务;

法液空与厚普股份成立合资公司抢占中国加氢站业务,并与兖州煤业和中石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氢气运营业务;

而美国AP公司已经悄然在中国布局了浙江嘉兴(服务长三角)、河北张家口(服务京津冀)、四川成都(服务西南地区)、惠州大亚湾(服务珠三角)、山东淄博多个基地,基本上覆盖了中国氢能发展的重点区域。

从氢气的制取、运输、加氢站和车载储供氢系统,每个环节都不是简单的挖煤或石油开那么简单,与燃料电池已经形成的一致性目标也不同,在供氢系统的各个环节更多体现在解决方案上,既需要 科技 能力,也需要整合,目前国内氢气到站价高的达到80元/kg,而低的到28元/kg。

技术上涉及低温高压能力的储运,对管路、阀门和材料的要求都非常高,对不同的气体来源和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如何通过运输方式和系统设计ranran来降低燃料电池 汽车 的运营成本是气体供应端的使命,也是巨大的商业机会。

世界能源经历了从固体能源主导到液体能源主导,目前正在经历的是从液体能源主导到气体能源主导的时代。

世界各大能源公司以及国内能源企业都在寻求转型升级,国投电力、中石油、中石化、兖州煤业、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中集安瑞科等都将业务延伸至氢能。

然而,另一个变化是, 从能源的时代到 科技 时代的转化过程中,能源的垄断格局正在从垄断过渡到 科技 垄断。在这个时代,对于气体能源的管理、运营是一个远大于燃料电池端的大市场,在全产业链成本持续下降的过程中,供氢系统和燃料电池同样需要技术创新。

过去,气体能源并不是因为少而被利用不够,而是因为取得的难度太高,气体能源的大量应用意味着储运装备和气体供给系统技术的大幅提升。

氢气的管理涉及到众多的尖端技术,在制氢、储运、材料、运输、管路、阀门等环节都有巨大的创新空间。目前国内来自中国航天、中广核的液氢技术、测试技术、材料技术、流体技术等军用技术都在进入燃料电池供气系统,氢能为军转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产业平台。

以车用氢能为例,制造端整车被替代的机会不大,新的投资机会在燃料电池及配套系统;能源端传统能源企业已然可以提供服务,但 科技 能力和解决方案将替代垄断,这里蕴含着大量的投资机会。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记者调研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仍有待突破,关键零部件还面临“卡脖子”问题。动力电池方面,我国在高比能量电池、高安全电池、长寿命电池方面仍需加大研发力度;电机系统方面,我国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相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关键零部件方面,车用芯片、高速轴承、智能汽车所需的毫米波雷达等,我国目前与国际先进水平亦有差距。专家建议,应加强国家统一部署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给予新能源车企投融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迭代;加大新能源汽车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今后一二十年是新能源汽车关键机遇期

近年来,全球各发达国家和汽车强国纷纷转型电动化,将其作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性选择。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12个国家、25个地区宣布或制定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我国也明确了以电动化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

“新能源汽车基本上是零排放或者是超低排放,全寿命周期也可以做到低排放。”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说,有关部门做过测算,如果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安排发展新能源汽车,交通领域应该在2028年就能够实现碳达峰。

从发展条件来看,我国在供应链体系、储备、市场份额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有望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

首先,我国电动汽车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积累了许多运营管理经验,具有“先发优势”。第二,我国有市场优势。2020年全球一共销售了约324万辆新能源汽车,中国市场约占41.27%,排名第二。第三,我国有自然优势。我国既是锂储备的世界第三大国,同时稀土储备量居世界首位。

“我们一定要抓住汽车产业从燃油车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变的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弯道超车’的机会,就在今后一二十年,机遇期不可错过,非常关键。”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王秉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