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车渗透率再创新高,电池产业链火爆!动力电池主要公司一览

2.《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行业开启新周期

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内外情况,发展趋势

4.必和必拓助力中汽数据发布《202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

5.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北上广深等十大城各有痛点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简析_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系列深度报告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将会大步前进,有望取代燃油汽车。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69万辆,同比增长140.7%;出口额1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6%;纯电动汽车出口2.15万辆,增幅为136%;出口额3.63亿美元,同比激增1122.9%。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

结合中国的能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占50%左右,而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迅猛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

1、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行业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还有更高期待。这也倒逼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变革,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高水平的国际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协同创新,让中国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2、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要强化创新驱动,瞄准技术制高点,企业要在个性化定制方面下功夫,推动品牌建设,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新能源车

新能源车渗透率再创新高,电池产业链火爆!动力电池主要公司一览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表示发展越来越现代化,也体现着技术越来越先进。今天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的特点。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联网的未来

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家居这样一个概念,想必今天的人已经不再陌生了。智能化、信息网络化、自动化等概念走进千家万户,也渗透到汽车工业的未来。如果无人驾驶汽车从设计到制造都是为了未来,那么新能源汽车凭借“起步晚”的优势,进入尖端技术领域的第一步。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为了抢占市场的高度,纷纷布置先进的驾驶系统,对接智能化网络技术成熟、嵌入式传感器、雷达等新部件,更致力于为产

摩托化标签越来越清晰

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发展,时至今日,即使在续航能力、电池技术、维护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但仍有优于传统燃料汽车的优势。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将共存的市场,未来的发展标签仍将“摩托化”。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生产方面

两极分化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深度受益,并开始迎来政策补贴。现在,补贴回落、准入门槛上浮、新能源汽车需求增多,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无疑是对汽车价格相关的质量和技术体系如“硬件”的新一轮考验。

产业链主线

总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肯定不会是一个主干到终点。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主要板块主要是汽车制造、电池系统和售后运营维护。今天,由需求发展带来的产业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了许多分支。

新能源汽车逐渐抢占市场的新高度,也逐渐取代普通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行业开启新周期

摘要

8月我国实现新能源 汽车 销量32.1万辆,同比增长181.9%,2021年1-8月我国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达179.9万辆,同比增长194.0%,3-8月每月的销量都超过了20万辆,8月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到 历史 新高32.1万辆,行业处于高速爆发期,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达300万辆。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月度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持续走高,8月再创新高,达到17.8%,远超2019/2020年同期水平,行业进入发展爆发阶段。8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19.5GWh,同比增长161.7%,装车量12.6GWh,同比增长144.9%。

从车型上看,五菱宏光Mini仍然稳坐第一宝座, 依靠低廉的价格和错位竞争持续拓展市场,8月以来比亚迪秦PLUSDM-i销量反超ModelY销量,理想ONE于5月底发布2021新款,三季度以来销量有显著上升位居第4。

2021年1-8月特斯拉Model3和ModelY累计销量分别排名第2和第3,比亚迪汉作为比亚迪的高端旗舰产品位居第4,理想ONE于今年上半年发布2021新款后销量有明显的上升,位居第五。

2021年1-8月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111.5GWh,同比增长201.0%,装车量累计达76.3GWh,同比增长176.3%

单月来看,8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19.5GWh ,同比增长161.7%,环比增长12.3%,其中三元锂电池产量达8.4GWh,同比增长91.5%,环比增长4.8%,占比约42.9%,磷酸铁锂电池产量达11.1GWh,同比增长268.2%,环比增长18.8%,占比约56.9%; 8月装车量达12.6GWh, 同比增长144.9%,环比增加11.2%,其中三元锂电池装机量5.3GWh,同比增长51.9%,环比下降2.1%,占比约42.1%,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7.2GWh,同比增长361.8%,环比增加24.4%,占比约57.1%。

从产量和装机量上看,磷酸铁锂占比份额较去年全年水平有所上升, 其市场份额较2019年和2020年同期保持增势,2019年8月磷酸铁锂装机占比18.5%,2020年8月占比30.5%,而2021年8月磷酸铁锂占比达57.1%。由于铁锂的综合性能持续改善, 预计2021年全年磷酸铁锂装机份额将达44%-48%,占比呈现持续上升态势。

动力电池行业龙头效应依旧,8月国内CR3装车份额达76.3%

8月排名前三、前五、前十家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分别为6.59GWh、10.55GWh、11.65GWh;8月CR3装车份额达76.3%,CR5额达83.9%,CR10份额达92.7%。

从具体公司上看,8月宁德时代依然稳坐国内装机量与份额老大位置,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稳健稳居第二,国轩高科位置上升至第三,总体基本符合预期。 从SNE公布的全球数据看,1-7月累计宁德时代出货量份额仍然稳坐头牌,LG化学和松下分别占据第2和3名。

全球数据来看,电池厂竞争格局逐步清晰,在装机量及产能扩产规模上来看,宁德时代、LGC、松下已毫无疑问成为第一梯队, 头部CR3份额占比达69%;其次为比亚迪、SDI、SKI也均实现装机量突破或与头部OEM厂完成深度绑定,二线龙头地位较为稳固。

数据不断验证景气度,全球新能源 汽车 市场共振向上,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带动锂电池产业链维持高景气,目前行业仍处于下游需求旺盛、上游产能紧张格局,产业链价格维持高位运行,预计三季度业绩保持快速增长。

产业链个股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德方纳米、恩捷股份、赣锋锂业、天赐材料、永太 科技 、当升 科技 、星源材质、中科电气、璞泰来、新宙邦等。

参考资料:

20210914-浙商证券-新能源 汽车 行业专题报告:新能源 汽车 及锂电系列之九-8月电池装机电动车销量保持高增速

20210907-东莞证券-锂电池行业2021年中报综述:电动车高景气,锂电产业链21Q2业绩继续高增

本报告由研究助理协助资料整理,由投资顾问撰写。投资顾问:黄波(登记编号:A0740620120007),研究助理:于鑫(登记编号:A0740120040019)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内外情况,发展趋势

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连一席 郭双桃

2020年10月9日,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 引导新能源 汽车 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是未来10到15年行业最重要的指导文件 。对于此次《规划》的政策精神我们解读如下。

解读

1 鼓励核心技术攻关,强调新能源 汽车 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产业深度融合

强调跨产业融合。 2012年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认为发展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的初衷在于降低 汽车 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从而促进 汽车 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此次《规划》认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正成为 汽车 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更加强调支持新能源 汽车 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丰富了关键核心技术内涵。 2012版产业发展规划对于新能源 汽车 关键核心技术的定义侧重于电动化技术,主要包括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的关键材料与集成系统的研发、生产。本次《规划》进一步丰富了新能源 汽车 关键核心技术的定义,既包括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技术,也包括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等整车集成技术。智能网联与整车集成技术受到更多的重视。

未来十年,新能源 汽车 将从单纯交通工具进化为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将对产业价值链产生深远影响。 车载芯片领导者Mobileye(已被英特尔收购)预测,到2025年智能 汽车 搭载的传感器、车载芯片、操作系统等软硬件综合成本将达到5000-6000美元,占整车成本的15%左右。 汽车 电子巨头英飞凌预计,随着自动驾驶从L2级向L4/L5级过渡,对应单车半导体价值将从2020年160美元增长至2030年0美元,增长超过6倍。

2 以快充为主、建设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发掘城乡市场潜力

强调快充在公共充电网络中的主体地位。 2019年底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此次《规划》修改为“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一方面,《规划》强调了快充在未来公共充电网络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征求意见稿中仅提到“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充电使用场景,而在《规划》正式文件中则重点提出建设城乡公共充电网络。

未来随着城乡公共充电网络进一步完善,城乡地区新能源 汽车 市场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新能源 汽车 销售仍集中于限牌城市,据交强险数据统计,2015至2020上半年我国限牌地区新能源乘用车上险数占别为58.6%、59.8%、49.2%、47.6%、47.4%、50.8%,整体占比有所下滑但仍维持在50%左右的高位。今年以来工信部、农村农业部、商务部联合开展新能源 汽车 下乡活动,通过车企主动让利的形式促进乡镇农村地区新能源 汽车 销售。以上汽通用五菱为例,旗下售价2.98-3.98万元的宏光mini EV上市首月便取得了1.45万的销量,超过特斯拉Model 3成为车型单月销冠,充分证明高性价比车型在城乡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 汽车 的政策支持

加大公共领域新能源 汽车 推广力度。 《规划》提出,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 汽车 比例不低于80%。目前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包括福建、江西、贵州、海南四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则主要指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共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涵盖了国内新能源 汽车 主要市场。

虽然相比于征求意见稿,更新比例目标由100%略有下调至80%,但考虑到《规划》要求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具备较强的示范效应,因此预计此举将有效促进全国公交、出租、环卫、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电动化。根据中国能源报,截至2019年底,我国新能源出租车渗透率仅为5.5%,新能源物流车渗透率仅为2%左右。

4 总结:顶层设计出炉,行业站在起点、开启新周期

此次《规划》从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开放合作等方面做了整体部署,为行业中长期 健康 发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结合今年新能源 汽车 的市场表现来看,尽管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产销同比出现下滑,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经济逐渐恢复,行业供给端新车型不断上市,行业产销正在快速恢复。根据合格证数据,9月份国内新能源 汽车 生产14.1万辆,环比提升29%、同比提升86%。

未来随着零部件成本下降、智能网联技术进步、充换电基础设施完善,新能源 汽车 产品竞争力将持续提升,产业将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从“政策驱动”真正迈向“市场驱动”。

恒大研究院“新能源 汽车 百年大变局”系列研究

9、《中国新能源 汽车 发展报告:2020》,2020年9月22日

8、《充电桩:新基建,迈向新能源 汽车 时代》,2020年8月21日

7、《大众 汽车 电动化转型研究》,2020年7月10日

6、《宁德时代研究报告》,2020年6月30日

5、《特斯拉研究报告》,2020年2月7日

4、《全球新能源 汽车 发展报告2020: 汽车 百年大变局》,2020年1月14日

3、《全球动力电池行业报告:2019》,2019年12月19日

2、《中国动力电池发展报告:2019》,2019年11月10日

1、《中国新能源 汽车 发展报告:2019》,2019年9月22日

必和必拓助力中汽数据发布《202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

新能源汽车作为用非常规燃料为动力来源的一种综合性汽车,它用了先进的技术,具备新结构、高环保的特点。目前,我国已经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全国战略性新产业来定义,可见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重视,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而新能源客车则是当前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研发生产和竞争的重点与焦点。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前3季度,按车型划分,新能源客车增幅最大的是轻型客车,其次是大型客车。在新能源客车销量中,轻型客车所占据的市场比例最小,中型次之,大型客车比例最高。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公交客车在行驶中起停频繁、速度要求不高,同时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主要买家为事业单位,在政策推动下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

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北上广深等十大城各有痛点

在必和必拓的全力支持下,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中汽数据)于今日在天津召开的行业论坛上发布了《202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中汽数据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CATARC)旗下子公司。今年三月,必和必拓与中汽数据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合作协议,助力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电气化前景的相关研究。

本年度的发展报告旨在助推中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转型。报告共包含六个章节、十三个专题,围绕行业环境、能源消耗、产品开发、技术应用、动力电池技术、关键材料以及汽车行业的远景展望等多个维度,深度解析了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必和必拓首席商务官潘文怡(Vandita Pant)表示:“必和必拓致力于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业链提供负责任的、安全可靠的保障。能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旗下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这项重要工作,共同为行业做出切实贡献,必和必拓深感自豪。我们的合作是全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为行业带来有益影响,携手应对环境挑战的生动案例。”

潘文怡进一步表示道:“以年度报告为载体,以今天的论坛为平台,与行业伙伴、机构以及公众广泛分享研究成果,是把中汽数据的研究工作与行业实践相结合,为电动汽车产业生态圈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关键步骤。希望这些努力可以推动大家携手合作共同实现我们的气候目标。”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教授在论坛上表示:“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既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方向,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途径,同时也是是我国汽车产业做强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好地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节能低碳发展与电动化转型,中汽中心自2014年开始编制和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旨在为主管部门出台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制定相关战略提供支撑。此外,中汽中心今年在工信部委托下,开展‘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汽车产业实施路线图研究’,从政策、标准、市场、技术、产业等多角度,全面剖析汽车产业的低碳转型之路。今天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也包含我们部分研究成果。”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一个体量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世界领先的电池生产商云集于此。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保障动力电池生产所需的镍等原材料的可靠以及可持续供应将至关重要。

目前,必和必拓约85%的镍金属用于全球电动汽车电池材料的制造,而在2017年,这个比例仅为约21%,再前几年还不到5%。作为一家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和坚实可靠且值得信赖的大宗商品供应商,必和必拓将继续积极推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生态圈的建设,为中国实现宏伟的气候目标做出贡献。

从引进新能源 汽车 项目到打造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从争夺“小米 汽车 ”到“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在新能源 汽车 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各个地方都将新能源 汽车 视作全新的发展机遇,展现出打造中国“新能源 汽车 之都”的强烈愿望。

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到武汉、重庆等传统 汽车 产业重镇,再到合肥等新兴 汽车 产业基地,广袤辽阔的中国城市版图上, 汽车 产业的变革与升级正在加速向前推进,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产业高地正在形成。

究竟哪些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走在前面?各个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优势何在?又面临哪些发展痛点和难点?

以城市为坐标,今年8月以来,21世纪经济报道持续推出了重磅系列报道——《 汽车 新商业地理 | 寻找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高地》,分析解读了国内多个城市新能源 汽车 产业。

11月17日,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1中国 汽车 新创峰会上,21世纪新 汽车 研究院正式发布了《2021中国新能源 汽车 城市发展报告》(下称《报告》),进一步全面深入地阐述了我国新能源 汽车 城市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和面临的发展难题,为推动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集群的形成给出建设性意见。

《报告》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重庆、南京、合肥、武汉十个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靠前的城市,从规模实力、产业密度、创新能力、营商环境、推广应用等5个维度、10个指标,对各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解读。

《报告》指出,随着新能源 汽车 进入市场化阶段,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价值链将逐步形成,产业发展重心将发生转移,出现“以主要城市或者城市群为发展中心,形成优质产业链,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局面。

截至2020年底,国内新能源 汽车 总产能达2669万辆,而当年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为136.7万辆,产能利用率只有5.1%。

21世纪新 汽车 研究院通过查询公开资料统计发现,目前国内新能源 汽车 项目产能建设规划建设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陕西省、浙江省、江西省,新能源 汽车 规划产能均已超过150万辆。

这五个省份中,只有广东省是传统的 汽车 强省,其余四省并不是传统的主要 汽车 生产基地,不过,毗邻上海的江苏、浙江两省 汽车 零部件供应链体系较为完善,具有一定产业基础,而陕西省和江西省此前的整车制造项目极少。

整体来看,新能源 汽车 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等地,招商引资的热情和实际落地效果也明显优于我国传统的 汽车 工业重镇东北地区。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仍以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相关条件较为成熟的城市为主。近年来,部分二三线城市虽然有部分产业布局的举措,也引进了相关企业,但以实力薄弱的企业为主,当地产业链布局不善,这些企业的发展往往也会受到一定制约,有可能会造成新能源 汽车 产能过剩的问题。

自2014年以来,国内出现了近百家新造车公司,部分地方提供了土地、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一些企业花费大量资金,建成了生产基地,但是迟迟造不出来车,处于被淘汰的边缘,更有一批企业已经倒闭,留下了不少“烂尾”项目。

从国家的层面来看,其实现在的新能源 汽车 的产能已经远超规划和实际需求。再者,某些地方的投资失败后,存在难以归责以及文过饰非等问题。

整体来看,目前国内布局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热度较高的城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城市,产业基础雄厚、并培育出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车企,供应链体系较为完善。目前,北上广深在产业基础、政策支持、人才储备、市场配套、营商环境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优势。

第二类是传统的 汽车 基地,但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发展仍然依靠原有的传统车企,暂未培育出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新型互联网造车公司。以武汉、重庆为代表的传统 汽车 生产基地,面临着转型的难题。

第三类城市,在传统 汽车 拥有一定基础,但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当地企业,试图抓住新能源 汽车 的机会,对于引进新造车项目的态度更为积极。以合肥、南京等城市为代表,引进了一批新造车公司,从而打造当地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

《报告》指出,目前,尽管主流新能源 汽车 城市产业布局已有一定基础,但不同城市面临着不同的产业发展难题亟需解决。

北京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低端制造业正在往外迁,亟需引进 “高端制造业+新能源”的造车项目,补齐北京在智能 汽车 和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短板,推动北京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相关供应链体系的完善,形成新能源 汽车 “研发+量产”的产业协同效应。

上海的劣势在于,一是对企业端的资金支持有限。相比较而言,上海在政策层面主要以优化行政流程为主,辅以为数不多的补贴,资金方面的支持较少,某造车新势力原本在上海嘉定区建厂生产,但受制于资金链,转而投靠能给它投资入股的另一城市;二是运营成本偏高。尽管上海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源源不断的人才,但租金高,人力成本也高,更适合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而不太适合处于发展初期的、规模偏小的、资金相对紧的企业;三是集成电路、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相对较弱。

广州则缺乏新能源龙头车企,尽管广汽埃安、小鹏 汽车 今年销量捷报频传,但体量仍然相对较小。其次,传统车企的体制机制模式有待激活,要加大自主创新提高研发能力,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实现突破,提高话语权,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此外,广州市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传统 汽车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迫切。

深圳市一方面土地空间紧缺,需要打破行政属地概念,优化深圳各个区域间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联动中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尽管深圳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和基础研究方面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但相比于北京、上海等高校林立,深圳在人才方面的表现仍有差距。

对武汉和重庆市而言,一方面,当地的传统车企面临着转型压力。另一方面,在新造车的投资浪潮下,都没有引入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新鲜血液,产业活力有待激活。

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发展正在提速,将重新塑造产业的格局,新机遇下优胜劣汰的出现,如果转型不顺利,将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安全,影响当地多家公司,形成连锁反应。

因此,车企转型必须提速,同时,当地的产业链公司需要同步升级进步,并引入在新能源 汽车 及智能网联 汽车 领域优质的供应商企业,从而将体系化的竞争优势延续。

对于合肥、南京、杭州等新能源 汽车 产业规模正在崛起的城市而言,需要根据各自的特点与优势,扬长去短,以新思路搭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这些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还处于成长状态,总量规模偏小,龙头企业优势不足,现有产业规模不足以支撑产业的发展。因此,要以优质整车为代表梳理当地新能源 汽车 产业,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协助明星企业做大做强,通过规模化增长的实现,促进当地产业链体系的全面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第一批头部互联造车新势力,与不同的地方形成深度的合作,各个地方下一个阶段要引入更多优质的产业链企业,从而促进产业逐步走向成熟。需要继续加大鼓励企业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车企通过市场竞争活下去,才能体现出企业的生命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