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兰贝格报告 | U型反弹后,“后疫情时代”汽车行业将走向何方?

2.2030年,全球汽车品牌将会减少50%,平均车价下降30%

3.新能源汽车趋势?

4.五年后新能源车销量将超500万台!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布

5.道通科技如何布局万亿级新能源后市场?

6.未来十五年,电动汽车和油混汽车将平分天下,可能吗?

7.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2030新能源汽车销量_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

[?亿欧导读?]?这是一个“机械为下,智能为上”的时代,一些硬件注定将被淘汰,但它们中的部分似乎“大限未至”......

编者按2019年,汽车行业充满悲观情绪:多家主机厂走向死亡、车市下滑幅度继续扩大、造车新势力资金压力陡增、分时租赁行业全面死亡。

同样在2019年,汽车行业也迸发了不少新的机会:全国充电网络逐渐打通、二手车出口大门打开、L2级自动驾驶技术更加普及、市场继续向优势企业集中。

2019年是21世纪10年代向20年代过渡的关键一年,回顾这一年,有利于看清更远的未来。为此,亿欧汽车特推出“回顾2019,展望2020”系列策划文章,帮助您全面了解2019年汽车市场。本文为系列文章的第8篇。

作者丨王瑞

编辑丨郝秋慧

智能化时代迅速降临,汽车的定义正由“交通工具”蜕变为“智能产品”,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原本在机械时代和电子时代举足轻重的汽车硬件,在智能化时代渐渐失势。

智能汽车的蛋糕越做越大。埃森哲研究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2.1亿辆智能网联汽车,普及率接近60%;麦肯锡曾提出到2025年,全球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9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智能化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据J.D.Power《2018中国消费者智能互联汽车认知调查》显示,91%的中国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将优先考虑智能互联汽车,超半数的中国消费者愿意额外承担20%的价格以购买智能互联汽车。

不断扩大的市场与消费者对智能化的日益重视,促使车企们在汽车智能化领域不断加注。

另一方面,中国也正通过政策维度推进汽车智能化进程。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都曾先后提出,要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工信部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2020年实现汽车DA(驾驶)、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新车装配率超过50%,网联式驾驶系统装配率达到10%;2025年DA、PA、CA新车装配率超过80%。

当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潮流后,全球车企只能选择勇往直前。而在这个过程中,哪些零部件将退出汽车舞台?

汽车变“芯”:内外硬件将何去何从?

“汽车智能化的基础是电动化。”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如是说。

汽车智能化的底层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无一不依赖电能的持续稳定供应。因此,智能汽车首先需要配备电池。

相较电动机,内燃机极难实现电控,并不符合自动驾驶等智能化趋势。既然车辆已经配备电池,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以电驱动取代燃油驱动,进而支撑汽车智能化。

电动化在为汽车带来智能化曙光的同时,也为传统汽车四大组成部分(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布置了一道必答题:是被淘汰,还是被改造?虽然选择前者的硬件众多,但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仍是发动机与变速箱。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其决定了汽车的动力性、经济型、稳定性等;变速箱通过改变传动比,帮助发动机发挥更好的动力性能,以适应不同的行驶速度与条件。在汽车实现电动化转型之后,发动机与变速箱“同生共死”,将一起走向“博物馆”。

(特斯拉中控布局)

将被淘汰的不止是发动机、变速箱等内部硬件,当智能化时代来临后,一些与消费者“亲密接触”的外部硬件也将“一去不回”。

首当其冲的是中控物理按键。正如实体按键手机被触控手机全面取代一般,物理按键中控正被“一块屏幕”取代,第一家吃螃蟹的车企是特斯拉。

2012年以前,汽车中控以实体按键为主:在T型的中控台布局中,控制音乐、空调等多种功能的实体按键密集分布。如何将按键布置得既美观又实用,成为内饰工程师最头疼的事。

当特斯拉Model?S在2012年携一块大屏幕惊艳亮相时,汽车中控进入一个新时代。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以“一块屏幕”为荣,其中新能源车企尤为激进,实体按键已走向末路。

其次是方向盘、油门踏板、刹车踏板等与自动驾驶息息相关的部件。SAE?Inernational(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将自动驾驶分为5级,其中L5级别的全自动驾驶由行车电脑自动控制,不需要人类操作,因此汽车将去除方向盘、油门踏板、刹车踏板等人类用于驾驶汽车的部件。

早在2013年2月份,丰田就曾展示过无方向盘的FV2概念车;2018年3月,大众也曾推出过无方向盘的四门电动轿跑I.D.Vizzion概念车。而对于部分习惯使用强动能回收模式的电动车车主而言,单踏板操作已经成为用户的日常使用习惯之一。

除了以上的“大物件”,一些“小物件”也正在离开我们的生活,并将越来越少见。以车钥匙为例,“无钥匙进入”已经成为当下大部分汽车都搭载的功能。当然,目前大部分“无钥匙进入”实际是指以智能钥匙替代机械钥匙。不过,诸如特斯拉等车企,已实现利用智能手机APP打开车门、启动汽车等,汽车钥匙的价值正被削弱。

“大限未至”的汽车硬件

虽然很多硬件在未来注定将消失,但亿欧汽车认为,一味鼓吹硬件消失并不合理,绝大多数硬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将得到保留。

首先,电驱动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完全取代燃油驱动,这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体量仍然偏小,并且其仍不够经济环保。

据英国汽车调研公司Jato?Dynamic数据,2018年全球汽车销量为8600万辆,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126万辆,仅占总销量的1.5%。据德勤分析预测,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100万辆,仍属于“少数派”,燃油车将占据大部分市场。2019年6月补贴退坡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遭遇重创,自7月至11月销量同比5连跌。

一方面,电动车行业体量偏小,高度依赖补贴,尚未做到自力更生;另一方面,就当下而言,电动车较燃油车并不环保,甚至可能会排放更多污染物。据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发动机燃烧实验室主任Paul?Miles的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火电在电力来源中的占比居高不下,这导致纯电动车碳排放量在全生命周期内较燃油车仍偏高。

其次,完全自动驾驶在短时间内仍难以实现。2019年3月,大众商用车负责人托马斯·塞兰德曾表态:大众要想掌握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仍需5年。他的判断代表了绝大多数汽车行业人士对完全自动驾驶落地日期的看法:人类还需要等上5到10年,甚至更久。

亿欧汽车认为,发动机、变速箱等与燃油车“紧密捆绑”的部件,将同燃油车一起保持“顽强”生命力;方向盘等与自动驾驶相斥的部件,将因为完全自动驾驶的“缺席”得到保留。而中控实体按键、钥匙等部件,在智能化时代伊始就处于被淘汰的边缘,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加深,或将越来越少见。

机械为下,智能为上

“CES曾是家电行业展览会,如今展出的大部分产品均包含AI、5G等技术。”KATRI自动车安全研究院首席运营官李鉉友曾向亿欧汽车表示,汽车行业与家电行业类似,正从单一制造范畴朝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

亿欧汽车认为,在智能化的浪潮中,汽车行业话语权正被重新分配:机械为下,智能为上。

以上汽为例,自2014年7月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二者围绕斑马共同推进汽车智能网联化。随着2019年8月双方重组斑马网络与YunOS,上汽选择“放飞”斑马,阿里成为最大股东,这背后是传统车企的无奈。

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是ADAS与V2X,前者的核心是传感器、芯片与算法,后者不仅要求车辆本体的“进化”,更讲究车、路、人等相互协同,这些都在传统车企的能力范围之外。为实现智能化转型,车企不得不寻找IT与互联网巨头的帮助,但后者的目标往往不局限于一家或几家车企,而是万亿级别的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因此,车企在寻求帮助的同时,也在失去话语权,这与传统汽车生态链中“车企为大”的形态格格不入。

无论如何,中国车企无疑正迎来一个新的转折点。

相对于西方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工业晚起步近百年。作为后来者,中国一直处于追赶态势中,这一局面至今仍未被扭转,从汽车进出口数据上可以一窥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

据中国海关数据,2018年中国出口汽车120万台,出口额147亿美元;进口汽车114万台,进口额507亿美元。出口数量多于进口数量,出口额却远低于进口额,这说明中国出口车辆单价偏低,仍以“低端车”居多。

悬在中国汽车人头顶的难题是:如何摆脱低端重复制造的烙印?智能化或将为中国车企争取到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发动机、变速箱等传统机械领域,中国车企几无实现反超的可能。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为中国汽车行业近二十年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但随着逆向研发进入深水区,中国车企正向研发能力不足的缺点开始凸显。

要想挑战传统巨头,必须抓住变革窗口。如今,智能化新赛道正替代传统机械老赛道,中国与外国将处于同一起跑线,一场真正的“公平竞技”即将开始。

(城市车流)

但是,汽车智能化发展到今天开始面临瓶颈,L5级别乃至L4级别自动驾驶迟迟未来,车辆互联也并未实现,智能化仅停留在驾驶与人机交互层面。人们不禁要问:智能化的下个风口在哪?

亿欧汽车认为,汽车智能化并非车企单方面的任务,如何打破行业壁垒,实现汽车行业与多行业的创新协同发展,将是汽车智能化的关键。伴随着智能汽车的持续普及,与5G等新变量的不断出现,智能化距离完全落地将越来越近。

编辑:郝秋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罗兰贝格报告 | U型反弹后,“后疫情时代”汽车行业将走向何方?

在 汽车 工业时代, 汽车 作为人类主要的移动出行工具,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以汽油、柴油为动力的传统能源 汽车 造成了严重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了威胁。随着 汽车 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汽车 已不再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燃油型交通工具,更多的是向绿色、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方向发展,并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我国 社会 经济不断前进和发展中,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 汽车 的需求日益增强。截至2020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7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5亿人。近年来,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汽车 尾气的污染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现在国际上 汽车 所运用的能源也基本上为常规的燃油,污染物排放量大,巨大的 汽车 保有量对生态环保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 汽车 生产国和消费国,节能减排任务形势严峻。随着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 汽车 企业以及 汽车 尾气排放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全球来看,世界上石油短缺,传统 汽车 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大力发展新型能源环保型 汽车 是实现 汽车 行业节能减排和节约的一个最有效途径,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发和应用新能源 汽车 。我国众多有识之士认为,发展新能源 汽车 无疑是中国自主品牌换道超车的良机。目前,新能源 汽车 研究项目已被列入我国重大 科技 课题,向新能源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已经被越来越重视。近期来看,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电动 汽车 行业发展,成立了电动 汽车 发展联盟。2021年7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制定发布了《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也将促使机动车行业更重视排放技术及相关的标准要求,倒逼企业主动进行改造升级和技术革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动 汽车 作为 汽车 工业的未来,经历了长期发展,纯电动 汽车 技术逐步成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成长最快的电动车市场。目前,中国已投入至少600亿美元来支持刚刚起步的电动 汽车 行业,鼓励支持400多家公司进入电动 汽车 行业。

1、新能源 汽车 的概念。 新能源 汽车 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 汽车 ,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 汽车 。新能源 汽车 包括混合动力 汽车 (HEV)、纯电动 汽车 (BEV,包括太阳能 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 汽车 (FCEV)、氢发动机 汽车 、燃气 汽车 、醇醚 汽车 等等。

2、我国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现状。 当前,仅从技术上看,中国品牌新能源 汽车 已实现了全面超越,不管是造型技术,还是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 汽车 核心技术,以及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智能化技术,已经超越了合资品牌的技术水平,引领全球新能源车的发展。2020年,比亚迪推出了刀片电池、超级混动DM-i两大颠覆技术,通过刀片电池解决市场最关心的安全痛点,通过超级混动DM-i加速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当然,新能源车发展仍然会有个较长时间的过渡阶段,从插电混动过渡到纯电动。在所有新能源 汽车 中,用纯净能源驱动的纯电动 汽车 是现在我国最有可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纯电动 汽车 是主要用电力驱动的 汽车 ,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 汽车 前进。纯电动 汽车 的电动机相当于传统 汽车 的发动机,蓄电池相当于原来的油箱。其动力系统很简单:电池组—电动机—车辆传动系。

3、从供给侧、需求侧、国家政策三个方面分析发展现状。 在供给侧方面: 一是 续航里程问题在逐步提高。2014年大部分续航能力在100-200km,但到2020年续航能力大多数可以达到400-600km,已经基本上满足了一般客户的出行需求。 二是 充电时间在缩短,整车成本在下降。电池技术在不断地提升,截止2020年,大部分EV车型已经实现了0.5h的快速充电,充电便利性大幅提高。动力电池售价已经在逐年下降,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动力电池售价为0.81元/Wh,仅为2015年的36%,并且国内购置新能源车没有购置税,有望于2025年完成与燃油车的平价购置。 三是 配套设备的不断齐全。随着新能源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充电桩设备不断增加,2020年国内公共及私人充电桩达到168.1万个,约为2016年的7.8倍,呈迅速增长态势。

在需求侧方面: 一是 优越的性能。电动化能带来更好的加速性能,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安静舒适的乘车环境。 二是 使用成本降低。相比燃油,电能更加廉价,在用车成本方面,显著降低。

在国家政策方面:实行双积分政策,并且逐步趋严,使得各 汽车 厂商纷纷投入新能源 汽车 的研发、生产。

新能源 汽车 的核心技术是“三电”,包括电驱动、电池、电控。目前,电驱动和电控还存在技术难关,但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已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三电”中最为棘手的仍然是电池的问题,人们普遍认可的电池有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三元、高镍三元等。受限于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的水平,存在着能量密度、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充电站的建设等制约因素,目前混合动力Hybrid到了市场水平,几乎每个 汽车 厂商都有相应的车型或者在研发阶段,价位也在市场能接受的水平,当然比传统内燃机的 汽车 价格还稍高一点。但它仅是一个过渡的技术。纯电动 汽车 是终极的方向。

纯电动 汽车 将给传统 汽车 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现有的 汽车 技术,发动机,变速箱,悬挂系统,四驱机构,乃至电控系统都将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目前在深入研究磷酸铁锂电池,还有很多企业在深入研究氢燃料电池。国内的比亚迪纯电动车的研发现已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虽然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车续航受限,但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续航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2020年9月,第十六届北京国际 汽车 展览会开幕,全球首发车高达82辆,概念车36台、新能源160台。新能源车型占比近40%,成为本届车展最大亮点。中外车企在本届车展上同台竞技展出新能源 汽车 最新研发成果,中国品牌车企更是高调宣布其新能源 汽车 战略,既显现出中国车企未来的发展重点,也表明了中国新能源 汽车 在研发上与跨国车企具有了同台竞技的实力。据悉,中国车企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了以广汽集团为代表的纯电动敞篷概念跑车。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30年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占比有望达到70%,而中国 汽车 品牌的市场占比有望达到60%。

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产业升级、企业转型,新能源 汽车 工业也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家和地方对新能源 汽车 的提振措施保障下,传统车企正在变换赛道,积极改善能源结构,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 汽车 ,形成了新能源 汽车 的全产业链条,推动新能源 汽车 的大幅度增长。在新能源 汽车 时代,让每一辆下线的新能源 汽车 ,终将成为人类的绿色梦想。(作者:华北理工大学2018级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 张纪涵)

欢迎您随时向我们投稿、提供新闻线索,邮箱shibaonews@163

2030年,全球汽车品牌将会减少50%,平均车价下降30%

疫情或将导致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8%-10%的负增长,但迅速反弹下,长期仍向好。

文丨彭苏平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在疫情和宏观经济形势等复杂外部条件下,全球汽车市场及汽车产业均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但与此同时,新兴技术加速应用,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M.A.D.E.)的趋势也愈发显著,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1月21日,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0中国汽车新创峰会上,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与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发布了《2020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对今年的汽车市场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汽车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在解读报告时指出,疫情或将导致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8%-10%的负增长,但迅速反弹下,长期仍向好,而在疫情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下,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发展态势。

整体而言,全球汽车市场均处于不断颠覆的过程中,而中国将保持世界汽车颠覆创新领头羊的地位。展望未来,软件定义汽车下智能网联汽车将加速发展,带来产业链价值的重新分配;电动化进程也将从量变跨越到质变,罗兰贝格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新车销量将达到570万辆,并开始步入成熟发展阶段。

“后疫情时代”汽车行业新动态

在个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产品供应逐渐丰富以及汽车行业鼓励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新车销售一直处于快速增长时期。不过,自2018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需求透支和疫情的影响,总体市场进入了结构性调整的不稳定过渡期。

罗兰贝格报告指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正在迈入“新常态”,尽管在疫情爆发之后,汽车销量预计短期内将呈现“U型”态势,但长期依然将稳定增长。

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将下降8%-10%左右,但2021年市场有望反弹10%-12%,而从2022-2025年的中长期来看,中国汽车销量有望实现最高4%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如果说未来GDP的增长速度是定在4%、5%、6%这三个场景,相对应地,我们认为中国汽车销量的增幅会是2%、3%、4%。”郑赟表示。

在汽车销售之外,“后疫情时代”汽车产业技术的发展也将进入“新常态”。罗兰贝格指出,疫情危机后,全球技术呈现研发支出减弱的趋势,各个地区的产业技术投资强度都有所减弱。

不过,风险与机遇并存,同时出现再分配的迹象,某些特定产业也有望从危机中受益,技术迭代变快,落地应用提速。

而在“后疫情时代”,不同的宏观经济和自由贸易形势都将影响汽车行业的形势:贸易自由度变化趋势,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趋势下,部分产业领域逐步脱离全球化发展,或影响全球创新的规模、效率、速度和成本。

报告指出,未来几年时间内,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度仍将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也将导致全球贸易与技术竞争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企业需要做好准备,尤其是在商业模式、企业战略和运营设置方面。

软件定义汽车加速智能网联发展

展望未来,汽车产业仍处于不断的颠覆与变革之中,尤其是中国。由于在用户偏好、政策、基础设施与技术投入上始终处于全球变革的先锋,罗兰贝格认为中国将继续保持世界汽车颠覆创新领头羊的地位。

在“软件定义汽车”之下,车企与供应商将迎来下一阶段的转型:开始向软件驱动——从设计开发到组织运作,企业将进行全面转型,以应对集成复杂度的提升和技术创新。

车企进行向软件驱动转型的必要性在于,当下软件驱动的创新领域已经涵盖了汽车互联功能、自动驾驶、动力总成电气化等各个方面,然而企业现有的管理体系、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仍围绕硬件而设计,当下,端到端的软件架构管理方式仍不清晰。

报告指出,向软件驱动全面转型意味着,车企和供应商需要制定清晰的IP与make-or-buy策略,调整组织运作方式(尤其是电子电气架构和软件架构的职能职责)、重新定义软件开发和迭代过程,并持续更新与升级软件功能特性。

在整车设计方式和商业模式上,车企也将进行创新,由电子电气架构引领全新的整车架构与集成,主机厂未来将打造支持服务生态的软件平台。

自动驾驶是颠覆“风暴”的中心

业内的已有共识是,汽车行业将面临“新四化”的颠覆性趋势,聚焦智能汽车,产业链价值的转移也相伴而生。

而在“新四化”浪潮中,自动驾驶将是颠覆“风暴”的中心。“如果说未来有某一个趋势会在一定程度上完全颠覆现有的价值分配,我们认为一定是自动驾驶。”郑赟表示。

罗兰贝格预计,2030年自动驾驶车端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元。其中,芯片、传感器和软件算法是主要贡献者,市场规模分别预计可达1480亿元、1308亿元、917亿元。

报告指出,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汽车的核心部件价值将从通讯和传统低性能传感器转向计算平台、算法和传感器。其中,芯片将受益于算力要求的指数级爆发,自身规模将持续增长,而在自动驾驶技术从L2向L3的发展阶段,算法将迎来核心突破期,L4-?L5阶段算法则将逐步固化,至于传感器,L3以下以数量和性能提升为主,L3开始引入量产激光雷达,促使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自动驾驶潜力巨大,商业化路线也逐渐清晰,不过郑赟同时指出,当前阶段自动驾驶仍面临技术水平等瓶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主要还将以场景化自动驾驶的状态出现。“从商业模式、技术水平、基础建设以及相应的政策支撑等等,这些不同的维度上还需要齐头并进。”郑赟表示。?

新能源汽车发展与充换电体系建立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确定性发展方向。在数年的推进之下,罗兰贝格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70万辆,乘用车和商用车渗透率分别达21%和14%。

报告认为,2018-2025年仍将是向新能源汽车的过渡阶段,市场总体仍由政策驱动,但政策的重点有所转移(逐步撤销补贴的同时,在供应侧提出了更多要求),而随着电池技术成熟,总体拥车成本更低,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供给也逐渐丰富,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发展的转折点——

2025年后,新能源汽车将进入成熟发展阶段,消费者会推动接下来的增长。报告预计,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190万辆,乘用车和商用车的渗透率将分别达40%和20%。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充换电体系的建设,在最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中,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也被作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罗兰贝格报告预计,中国充电桩市场在未来五年内将快速增长,2025年保有量有望达到761万台(复合年均增长率33%),私桩市场份额、直流充电方式和区域覆盖度将不断增加。

郑赟表示,从2014年开始,充换电行业经历了初步的蓬勃发展和整合期,现在开始进入质量驱动期,支持性国家政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和充电桩技术改进成为市场的三大驱动因素,而在这些因素驱动下,新进入者也将迎来机遇。

在充电行业产业链中,罗兰贝格报告认为,价值重点正在向下游转移,平台作为新兴趋势,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尽管依然存在盈利性与各方利益分配的问题;而上游的充电桩生产行业目前玩家数量众多,未来将进一步整合,行业领先企业正在寻找差异化优势定位,大功率技术将成为重要技术方向。

对于今年被政策认可的换电行业,报告认为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近期受政策鼓励将迎来发展提速,在车辆类型、玩家类型、商业模式等方面实现变革,中短期将成为重要的能量补充方式。

如何挖掘全新价值高地?

“后疫情时代”的汽车时代更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罗兰贝格报告建议行业从业者及政策制定者积极面对未来,挖掘全新价值高地,推进企业转型,实现强链补链。

面对存量博弈的行业未来,报告指出,当前以规模效应取胜的业务模式未来将不再有效,行业玩家需要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以获得新的增长动能。

同时,智能网联与电气化产品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演进,将带来零部件价值构成的巨大转变,主机厂与供应商需为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投入更多。在“新四化”趋势下,企业管理与业务能力将被重塑,尤其对软件工程领域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

可以想见的是,随着价值的转移和再分配,传统玩家和新进入者都需凭借各自独特优势实现转型,行业全新竞争格局正在形成,而面对亟待补强的产业链,各主机厂和供应商的角色也将重新定位。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在避免出现价值链短板的大前提下,应重点推进强链补链,以现有优势价值链能力为核心牵引,实现综合能力塑造与短板补齐。

报告指出,顶层助力是强链补链的重要出发点与动能来源,国家与地方需以终为始,从产业发展目标与终局出发,提升重视度,制定详尽的产业发展规划与路线图,形成高阶指引。

在具体规划中,头部牵引将作为产业进步的主要途径。已在特定产业链环节形成技术和规模优势的头部玩家或新兴势力,应以局部带动整体,以强链带动弱链,充分发挥行业带头人作用。

积极应用则是实现商业化的关键环节。报告提出,对于已取得一定成果、可实现初步商业化的传统弱链环节,应积极引导相关产品的商业化应用,对产品与技术进行持续优化改进,促成良性的正循环,不断提升竞争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趋势?

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汽车品牌就算没有一千个,也有几百个,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汽车品牌吗?随着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利润降低、产品同化等多重可预见分析,2030年,预计全球汽车销量微增,但汽车品牌的数量至少减少50%,同时平均售价下降30%以上。

各个车企危机四伏

国内汽车市场经过近20年的高速增长后,在2017年销量达到峰值,此后的三年,销量逐渐下降。分析机构AlixPartners?认为:预计2020年,全球销量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市场全年汽车销量将下滑9%,并在2025年以前都难以恢复至2017年的峰值水平。可以说,国内汽车行业已经“入冬”,但比起以后的十年,现在还算是暖和的。不光国内车企危机四伏,全球车企也面临同样的状况。今年欧洲市场因部分地区受到疫情冲击,销量下滑最为严峻,预计销量仅为1,410万台。三年前我就写过一篇文章,重点说道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到群雄逐鹿的洗牌阶段,今年的疫情危机只是加速了洗牌。全球汽车企业在面对消费信心不足、人工成本增加时,直接导致工厂停产、重启受阻、消费信心不足,从而进一步带来销量锐减及债台高筑的双重危机。

少做点PPT,多画画CAD

不少车企负责人入陕后,经常第一站就找到我,探讨销量困境,问我有没有什么快速提高销量的办法。他们经常抱怨,宣传费用没少花,为什么不见效果?我告诉他们,优秀的产品、可靠的品质和贴心的服务,这三者是消费者选择该品牌的基础,且缺一不可,然后再谈如何能让消费者看到并喜欢这个产品。可惜现在很多车企急功近利,一味过度营销,但产品没什么本质变化,就算短期销量数字好看,但长期来说,依然难逃被洗牌的命运。更何况,不少车企内部腐败,权钱权色交易,官本主义严重,工作流于形式,创新毫无勇气,人事斗争堪比甄嬛传。一线员工数据忙于做PPT汇报应付了事,中层干部马屁拍得震天响,决策层领导看到的是一片繁花似锦的象,殊不知,危机将至。

离场的,基本都是自己作死,跟竞品无关

看看今年离场的东风雷诺和东风裕隆(纳智捷),正在破产的华晨汽车,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没有一个原因是竞争对手过于强大挤死了生存空间,而是车企本身内部混乱、产品落后导致的。车企的领导层应该深入一线,去关注产品本身,而不是到处吹牛融资,只追求短时利润。想想自己的产品是否足够优秀,问问客户的实际使用感受。一个优秀的车企负责人,应该同时是一位优秀的产品经理,而不是一位MBA。

2030年新能源汽车国内占比或将达到40%

汽车行业并不是都是坏消息,在去年已披露的汽车相关并购活动中,有40%(约合130亿美元)属于C.A.S.E(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共享、电力驱动)领域,同时C.A.S.E领域的相关合作也从2018年的423个增加至560个,同比增长32%。这四个技术领域正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反映到终端的汽车销售上,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会逐年走高。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预测,2030年我国汽车产量超过3000万辆,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新能源汽车国内占比或将达到40%,而这个数字,在去年,还不到3%。

15万的电动车和50万的在动力系统上没有质的区别

在内燃机时代,你想买一台动力强劲的车型往往要花费几十万,即便是40万买一台BBA,还会在高低功率版本的坑里苦恼不已,因为现在燃油动力的汽车是以发动机为核心设计的。有了优秀的发动机,才能根据它配置变速箱和底盘结构,这也是为什么缺少核心发动机技术的车企难以进入一流车企的原因之一。然而电动车时代,电机和电池的布局自由度大大增加,三电系统技术开放,底盘设计更容易优化,靠着优秀发动机经验和专利的车企再难号令江湖。即便是现在,一台20万的电动汽车也可以很容易地实现5秒内的百公里加速,15万的电动汽车和50万的在动力系统上没有质的区别。那么,豪华品牌汽车没有了动力上的优势,单靠表面的豪华,再也无法支撑起高昂的价格,车价下降就成为必然。再加上占据电动汽车成本最高的动力电池价格,从几年前的3000元/kWh已经下降到现在的1000元/kWh,而且以后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所以,到2030年,全球平均车价至少下降30%。

2030年,全球汽车品牌将会减少50%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已是多少年来的规律,汽车行业也不例外。最近国内20年汽车销量的高速增长催生了大量新品牌,像极了10年前手机行业山寨机爆发的时候。汽车,在未来一段时间,也会变成“移动的手机”,看看现在的电子产品,技术不断向上,市场上只剩下几个头部品牌,但总销量并没有下降,以后汽车行业也将会经历这一过程。在电动化的进程中,没有了内燃机时代大量的动力系统专利保护,三电的技术水平也不会因为品牌不同而差异巨大,同化现象肉眼可见的快速加剧。我们将不再需要那些没什么产品力和品牌力,服务又不够好的汽车品牌,他们或被收购,或成为代工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五年后新能源车销量将超500万台!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布

趋势当然是不断的被市场接受并快速推动发展啦!中国已经向全世界做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承诺。并且新能源汽车企业蓬勃发展,C端用户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这都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逐步向市场化工业化转态迈进。除此之外,新能源背后,技术的进步带来的驱动力也加持着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因此,技术驱动下的成本降低对于新能源时代意义重大。新能源时代不仅仅是减排,而且往后成本比过去更低,这将会真实的推动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发展。

照例先放结论:大逻辑: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我们肯定会大力发展新能源并尝试主导。而新能源汽车又是产业链最庞杂的,是我们未来工业弯道超车最好的赛道,所以一定会大力扶持。小逻辑:对于汽车这个物种来说,即使对中国来说,也已经是一个存量市场了。 但是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却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增量市场。 汽车里面套着新能源车,存量套着增量。所以,只有能把存量和增量的逻辑都理清楚并做好的厂家,才能最后冲出来。下面主要是对新能源汽车存量和增量市场的一些讨论。这是我的几篇学习思考之一,来自启发俱乐部-李丰专场。写下来理理自己的思路,同时作为记录可以回顾。另外,因为是自己的学习思考,所以可能会对原文有一定的曲解,所以如果你想知道李丰老师的想法的话,请一定去读他的原文。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概要如下,可以先看看有没有兴趣再往下看:引子:先拿智能手机在中国崛起做比喻市场:增量市场与存量市场的不同本尊:中国新能源车现在处在哪个阶段今后:中国新能源车的竞争力在哪里今天讲第二部分:增量与存量市场,其实是消费逻辑的不同,同样就导致的市场逻辑的不同。概括的说:增量靠市场手段,存量靠产品实力这也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一些商业现象,比如:为什么小米会在2012年之后出现并且高速增长呢为什么华为要从2015、2016年之后才开始得到了你们的认可呢?这些都与当时市场是增量性质还是存量性质有关。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应该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吧。首发于:小林的杂七杂八增量市场什么是增量市场:就是这个市场本身在用户群上在非常快地扩大,而且大部分是第一次使用该产品,就是有非常多的没用过的人要进来准备开始用了。这个时候:增量市场的概念就是我只要在里边待着我就能长大。也就像雷总说的,只要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增量市场时的消费者: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或刚开始接触和使用一个产品,所以导致的结果是你不太容易判断到底哪个产品适合你、哪个产品你喜欢。你也不知道愿意为什么功能来付某种价格、你愿意购什么样特性的东西。因为你还是第一次用,你还不了解到底什么适合你、你喜欢什么、你愿意付多少钱、什么是好东西。增量市场下的消费决策因素:在增量市场里通常什么手段最有效?通常marketing最有效。就是我怎么最先接触到你,让你认知到有一个这样的新产品你应该试一下,我最先接触到你,我就有最大的机会把你转成我的消费者。直白点,先搞市场先圈地。嗯,很现实也很残酷。小米是不是当时就是用1999元+高端发烧机的极致性价比来占领消费者心智的。这里强调下,没有任何一丝小米产品不好的意思。存量市场什么是存量市场:直白点说,用到这个产品的人基本上都用了。上帝都已经进门了,韭菜已经被收割完了。就意味着大家那张饼的大小已经差不多了,长得不太大,所以大家要解决怎么切饼的问题,就意味着我要多了就必须你要少了。存量市场时的消费者:存量市场最典型的特点叫作消费者的成熟度显著提高.就是你终于用了好多部智能手机之后,两三部之后,你终于开始知道你喜欢什么类型的智能手机,哪些功能对你最重要,以及什么样的应用和软件系统对你是最好的.以及你喜欢手机具有什么样的设计和某些功能特点.存量市场下的消费决策因素:成熟消费者:有判断能力了,不那么好忽悠了,开始有自己的鉴别、要求和购买需求.所以那个时候就变成了:各自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会最终被得到认可。华为的高端形象,也是正好在哪个时期通过自身过硬的产品力及刚好市场留下来的空白树立起来的吧。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呢?回到新能源车,是增量是存量?却是一个有点绕的命题。对于汽车这个物种来说,即使对中国来说,也已经是一个存量市场了。但是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却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增量市场。汽车里面套着新能源车,存量套着增量。所以两种市场下的商业逻辑可能都得考虑。在存量的车这一部分:大家对于一台好车的认识基本已经有了认知了,不管是烧油的还是充电的,都首先是一台好开的车。关于如何造一台好车,我们自己的名族品牌其实现在都没怎么说好。所以弯道超车是可以,该补的功课却一个都不能少啊。在增量的新能源这一部分:看看有没有厂家能够在这一块先最快的触达消费者及占领用户心智了。目前来看:蔚来的用户企业、理想的奶爸车、小鹏的理工男硬扛特斯拉,苗头还是好的。如果有一家车企能把增量和存量的功夫都做好的话,前景应该会很不错的。

道通科技如何布局万亿级新能源后市场?

车东西

文?|?六毛?晓寒

车东西10月27日消息,今天上午,由中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组织上千名专家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简称《路线图2.0》)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正式发布。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是汽车产业的重要行业组织,也是国家制订汽车产业规划的重要智囊机构。《路线图2.0》发布之后,将给中国面向2035年新能源汽车规划研究以及与汽车相关的“十四五”科技规划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换言之,看懂《路线图2.0》就是看懂了我国汽车产业未来15年的关键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根据《路线图2.0》,到2025年,我国混动新车在传统能源乘用车中的占比将达到50%以上。

届时,新能源汽车将占汽车总销量的20%左右。而中汽协统计2019年,我国汽车累计销量为2576.9万台,按照这个水平,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约515万台。

在智能化上,国内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即部分自动驾驶汽车和有条件自动驾驶汽车)将占汽车年销量的50%以上,HA级汽车(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市场,C-V2X终端新车装备率达50%。

到2035年,节能汽车全面混动化,混动新车在传统能源乘用车中占比达到100%。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汽车市场主流(占总销量的50%以上)。智能化上,各类网联式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行于中国广大地区,实现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布现场

以下是《路线图2.0》的详细解读。

一、2035年是关键节点?六展目标公布

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整个汽车行业1000多名专家历时一年半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于今天上午进行了正式发布。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在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开幕式上就《路线图2.0》的编制背景和主要内容做了介绍。

李骏院士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

《路线图2.0》确认了全球汽车技术“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并评估了技术路线图1.0自2016年发布以来的技术进展和短板弱项。

以2035年为节点,技术路线图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

1、中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左右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

2、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

3、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国际领先,产品大规模应用。

4、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产业链。

5、建立汽车智慧出行体系,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

6、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具备引领全球的原始创新能力。

二、2025年混动车销量占一半?实现高速公路自动驾驶

《路线图2.0》强调坚持纯电驱动发展,同时又对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车型的发展目标进行了明确。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20%左右,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万辆左右。

2030年,新能源汽车在总销量中的占比提升至40%左右。

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汽车市场主流(占总销量的50%以上),与此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约100万辆。

节能汽车方面,2025年混动新车占传统能源乘用车的50%以上。

2030年,混动新车在传统能源乘用车中的占比达75%以上。

2035年,混动新车在传统能源乘用车中的占比将达到100%,这也意味着,国内节能汽车届时将实现全面混动化。换言之2035年,国内乘用车市场上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各占50%。

主要里程碑

《路线图2.0》针对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做出了规划。

从时间节点看,《路线图2.0》提出,2025年国内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占汽车年销量50%以上,HA级汽车开始进入市场,C-V2X终端新车装备率达50%。

2030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占汽车年销量的70%,HA级超过20%,C-V2X终端装配基本普及。

最终,到2035年,各类网联式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行于中国广大地区,实现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PA指部分自动驾驶,包括车道内自动驾驶、换道等功能,类似于目前正在快速普及的L2级自动驾驶系统和APA自动泊车等技术。

CA指有条件自动驾驶,在指定的工作条件内,由车辆完成所有驾驶操作,驾驶员需要在提供提出需求时,进行适当干预,典型功能是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城郊公路自动驾驶等系统,类似于L3级自动驾驶。

HA/FA就是L4/L5级自动驾驶系统。

除此之外,《路线图2.0》也对接下来15年国内乘用车(含新能源)新车油耗、商用车油耗目标、传统能源乘用新车平均油耗水平目标提出了要求。

三、9大核心技术方向是研究重点

产业总体+9大技术发展方向

《路线图2.0》在研究过程中,延续了“总体技术路线图+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框架,把原来的“1+7”研究布局深化拓展,变成了“1+9”。

其研究领域可概括为1(即产业总体)+9大技术发展方向。9大技术发展方向具体指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未来十五年,电动汽车和油混汽车将平分天下,可能吗?

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但市场能有多大?这是一个重大问题。可以说,谁能抓住新能源市场的机遇,谁就能赢得未来。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数量将超过1.45亿辆,汽车智能化水平将以L2智能驾驶为基础,不断取得突破。这也将带动新能源电池、充电设施、汽车后市场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打开万亿市场空。

显然,深圳市道通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了一个黄金机会。道通科技成立于2021年,现已成为全球专业汽车智能诊断、检测及TPMS产品和服务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那么,龙头企业如何面对行业的巨大变化,抓住巨大的历史机遇?9月25日,道通科技在海南召开的战略大会指明了方向。

“聚焦转型,牢牢把握新能源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绿色能源。”会上,道通科技董事长李红京宣布了道通科技新能源汽车“诊断、检测、充电、存储”数字化集成解决方案的发展战略。此外,道通科技还与华为数字能源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道通科技新能源战略背后是什么样的绿色能源?

投资万亿新能源后市场。

道通科技新能源战略的背景,离不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和未来潜力。随着世界各国大力推动双碳目标的实施,各国的新能源政策将带动全球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和保有量快速提升。正如李红京预测的那样,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变为“政策+技术+市场”驱动,将迎来全面市场化的转折点。

“道通科技新能源数字化集成解决方案正式发布”

“道通科技与华为数字能源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在政策引导和技术变革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在节能、环保、使用维护成本和智能出行等方面逐渐显示出优势。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需求也在不断释放。在技术发展层面,三电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未来5-10年,随着产业成熟度的不断提高,购买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根据彭博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渗透率将达到28%。到2040年,全球销量有望达到6000万辆,渗透率将提升至55%。

道通科技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文杰介绍了新能源行业的市场机遇。

在此背景下,道通科技将战略重心放在新能源后市场,这是道通科技寻找企业第二发展曲线的重要方向。道通科技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文杰公布了一组数据。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45亿辆,充电桩市场容量将超过一万亿辆,充电运营市场容量将超过一万亿辆,新能源汽车维修市场容量将达到3000亿辆。

道通科技财务报告显示,2021年,尽管受到肺炎疫情的影响,道通科技仍实现营业收入近16亿元,同比增长31.9%。2021年上半年营收10.46亿元,同比增长75.8%。李红京总结道,“未来,要实现高年增长率,挑战依然艰巨。面对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智能化的历史性变革机遇,我们必须迎头赶上,牢牢把握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智能化的大趋势”。

因此,李红京明确了道通科技新能源的战略方向:以智能电池检测技术和车桩兼容技术为核心,深度应用AI和大数据云平台的技术能力,聚焦诊断、检测、充储全环节,贯穿新能源诊断检测系统产品、智能充电检测系统产品、阶梯利用和能源管理三大业务飞轮。

四项核心技术应对行业痛点

道通科技始终专注于汽车智能诊断检测分析系统和汽车电子元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已上市智能读码卡产品、乘用车智能综合诊断系统、“四合一”胎压传感器、ADAS标定系统等产品。,并在汽车后市场有着深厚的地位。

《新能源汽车车主痛点分类》

在汽车后市场,未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道通科技新能源战略的出发点始终致力于解决行业痛点。有哪些痛点?安全、充电难、维修难等问题将伴随新能源汽车的整个普及过程。

根据艾瑞研究,61%的用户在购车时注重电池质量和稳定性,59%的用户注重续航 里程 ( 查成交价 | 车型详解 )、充电便利性和续航时间,54%的用户注重汽车安全性。可以预见,电池和充电问题成为制约潜在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障碍,也是用车的核心痛点。

文杰表示,新能源汽车车主主要面临四大问题:一是车桩兼容性差,无法充电,一次性充电成功率低。二是充电桩不可靠,故障率大于10%。目前近30%的收费订单因跳枪异常而结束。三是安全风险高,电池安全事故频发。第四,电池寿命衰减快,过度充电和不平衡会导致加速衰减。

在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中,也有三大痛点亟待解决:一是维修风险高。如果有些操作稍有不规则,就会有热失控、高压触电等风险。其次,不同的车厂/电池厂需要不同的检验工具,电池很难获得专用的检验工具;三是维护效率低。目前主流的检测方案需要依靠循环充放电来完成对电池组或电池模块的检测。电池最快要2-3天才能修好。

道通科技的解决方案也随之而来。在产品策略上,道通科技将构建数字化的一体化生态系统:通过构建新能源诊断检测系统的工具生态系统,快速开启新能源业务的第一个飞轮。拓展新能源智能充电检测系统生态,突破第二飞轮。延伸新能源、能源管理、储能生态的梯级利用,改造第三飞轮。

道通科技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文杰发布新产品。

道通科技的新能源诊断检测系统涵盖了新能源诊断仪、充放电电机、锂电池平衡维护测试仪、密封性测试仪等几大重磅产品。通过道通科技的诊断检测系统,可以准确定位故障点,准确检测评估电池状态,提供维修解决方案。据了解,通过道通科技充分发挥诊断系统的兼容性优势,检测和维护效率可提高60%。

道通科技的新能源智能充电检测系统包括交流系列和低功率DC、快充和过充系列产品。文杰表示,道通科技将车桩兼容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相结合,可有效提升车桩兼容性99.5%。此外,结合电池平衡和AI健康充电模式,可减少续航里程衰减的问题,续航时间最高可提升20%。

值得一提的是,道通科技的智能充电检测系统,可以为不同场景的客户提供“端云结合”的针对性系统解决方案,包括汽车维修、家庭充电、运营车队、工作/营业场所、快充站等。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总量约20万吨,到2025年,仅在中国这一数字就将上升到约78万吨,到2030年,电池材料回收市场将超过1000亿元空,这是产业链的下一个发展机遇。

道通科技也将在这一领域有所布局。未来将构建动力电池分选标准和动力电池寿命周期检测系统,助力退役动力电池在储能、基站、备份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打造全新的储能生态。

“车桩兼容技术、安全充电技术、智能电池检测技术和电池延寿技术是道通科技的四大核心技术。”文杰强调,道通科技的数字化集成解决方案包括新能源诊断检测系统和智能充电检测系统两大系统,以及道通云生态的一个生态平台。未来,道通科技将从诊断、检验、充电、存储等方面实现信息的无障碍流通,助力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电池和充电问题,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争创新能源后做市场领导者

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的后市场与传统汽车的后市场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数量减少,维修频率也会降低,主要集中在三电领域;此外,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多以直销模式为主,售后体系不够完备。这也意味着,要拓展新能源汽车的后市场,道通科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将发生变化。

道通科技董事长李红京致辞

李红京给出了道通科技市场的战略方向,即坚持强引擎,整合自身优势和行业优势,实现互利共生发展。一是坚持巩固现有市场优势,构建集产品、服务、培训为一体的赋能体系。二是要结合自身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优秀品牌,在重点市场和客户上取得突破。三是积极配合开放平台建设。

在运营层面,道通科技国内销售总监蔡鹏表示,“结合道通科技在后市场积累的50万家维修门店,将为后市场提供包括专业工具和维修流程在内的赋能体系,帮助门店加速升级,抓住机遇,增加新能源维修网点的覆盖面。”

为进一步了解市场情况,道通科技调查了新能源维修店改造投资意愿。数据显示,40%的受访门店愿意投资2-5万元购买新能源维修设备,30%的门店愿意投资5-10万元。这也意味着,未来五年新能源维修设备将形成数百亿的市场规模,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这个数字在未来还会爆发。

道通科技国内销售部总监蔡鹏介绍道通科技国内市场布局。

“目前我们已经有两款产品在售,新产品将在明年年初全面上市。”蔡鹏指出,道通科技新能源产品的短期目标是尽快覆盖市场,提升新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长期目标是成为整个行业的领导者。“这也符合我们道通科技一贯的作风,我们要全力以赴去做。”

在销售网络方面,道通科技中国成立了专业的新能源销售团队。此外,随着产品的发布,道通科技中国将在各省会城市设立新能源维修授权服务中心,在50个城市建设新能源车型经销商,认证50家新能源合作维修店,构建新能源汽车维修授权网络。 @2019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试想一下,经过15年的发展,也就是到2035年,国内新车销售量中,将有超过一半的车型,是纯电动车。

这是院办公厅最新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对于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划预期。

纯电动车将占到新车销量一半?

这份规划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两个具体销量目标。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请注意这两句话有差别:2025年目标,关键词是“新能源车”。2035年目标,关键词是“纯电动车”。

虽然表述不一样,但其实在政策层面的语境里,新能源车,几乎等同于电动车。

虽然新能源车的身份该如何认定,民间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譬如有很多人认为油电混动车(HEV)也应该归入新能源车范畴,但在政策层面,官方认定的新能源车,只包括能享受补贴的车型: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氢燃料电池车、以及增程式电动车。

但在这几种新能源车类型里,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据了90%以上。所以目前政策层面认定的新能源车,可以等同于电动车。

至于油电混动(HEV)、以及48V轻混,在政策的语境里,一律被划归到“节能汽车”。因为48V轻混对节油效果的提升很有限,所以节能汽车的主力军,应该是油电混动。

就在几天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出台之前,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起草并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被媒体解读为“国家新能源车政策转向”的信号。被众多媒体解读为“混动进、纯电退”,引起一片哗然。纯电车似乎成了错误的战略方向,应该顺应市场需求,在燃油车基础上,大力发展油电混动汽车,才是未来的正途。此份《路线图2.0》也被视为对丰田和本田的极大利好。

但如今从《规划》来看,政策层面对电动车的支持,发展电动车的决心,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决心更大、投入更大。

例如按照《规划》里的预期,到2035年,纯电动车将占到新车销售的主流,可以理解为至少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使维持目前的年产销2500万辆的市场规模不变化(当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少专家认为到了2030年以后,国内汽车年产销规模将达到3000万辆以上),届时纯电动车的年产销规模将超过1200万辆。而现在是多少呢?年产销100万辆左右。15年时间,要增长12倍!

即便是“2025年占据20%销量份额”的目标,按照2500万辆的总体量,新能源车(主要是纯电动车)至少要销售到500万辆。5年时间,从100万辆规模增加到500万辆,要增长5倍!

这个增长目标,可以说很有魄力了。

未来燃油车要全部升级为油混?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规划里,有这么几条值得注意:

其一,“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比重,各占50%。”这和上文所说的两条技术路线并行的策略,是相一致的。

其二,“2035年,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全部为混合动力”。这句话指明了燃油车的发展方向。100%纯燃油是肯定不让生产和销售了,做不出油电混动,最起码你得给我加上48V轻混。好在48V轻混技术对车企来说so?easy。完成这一目标毫无难度。

但下面这一条就有难度了。

其三,“2035年新车平均油耗乘用车(含新能源)达到2L/100KM,其中传统能源乘用车(不含新能源)达到4L/100KM,混合动力乘用车4L/100KM。“——这句话有点拗口,简单翻译就是,新车的整体平均油耗水平要降低到2L/百公里,烧油的车降到4L/百公里,用电的车油耗为零,两种车型各占销量一半。一平均,刚好就是百公里2L的水平。

这句话里也透露出一个意思:就是未来的燃油车,不管你走不走混动技术路线,一律向百公里4L的油耗标准看齐。

要想实现4L的平均油耗,难度不小,2019年中国144家乘用车企业中,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5.56L/100km。照现在的内燃机发展技术趋势来看,几乎只有走转型电气化、油电混动这一条路。当然,油混技术也不一定只有本田i-?MMD或者丰田的THS,也许还有其它的路可走。

对油电混动路线,官方的态度一直是模棱两可。这次在《路线图2.0》算是首次暗示性得给予了肯定。所以有人说对本田、丰田是大利好,也不无道理。只是,《路线图2.0》并不是官方文件,不能代表官方的正式表态,只能算是政策的风向标而已。

要官方来表态支持油电混动车是有难度的。毕竟,要发展和推广油电混动车,有来自市场和技术的两方面困难。市场层面,消费者考虑的是,购买油电混动车型需要多支付的成本,要花至少三四年才能通过节约的油钱补回来,意义不大。如果像电动车一样,通过政策“强制”消费者购买油电混动车更不现实。更重要的是技术层面,丰田和本田几乎垄断了油混技术(丰田虽然放开了一部分但程度很有限),指望丰田和本田主动出让最新技术也不现实。还得靠自主研发、以及从欧美市场寻求合作,这个过程急也没用。

国内包括吉利、长安、广汽都有了自己的HEV相关技术,丰田还把自己的THS技术部分开放给了广汽。国产品牌的HEV车型,或许将是未来重要的增长点。也许我们可以期待一下中日车企在油电混动领域的竞争。

写在最后

炒得沸沸扬扬的“电动退、混动进”,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电动进、混动也进,两者齐头并进”。

中国未来15年的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势必将形成纯电动车为主导的“新能源技术路线”,与油混技术为主导的“节能汽车路线”——这两条路线并行的格局。

但是,15年的周期里,要实现“以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车,要占据50%的市场份额”,“另外50%的燃油车,要全部升级为油电混动车”。两个目标都不容易。对车企来说,更是压力山大。

但压力大,也得硬着头皮上。中国目标是力争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当其冲。

未来十五年,对汽车产业的大考来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1、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打破纪录

2022年电动车销量超过1000万辆,呈指数级增长。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销量达23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5%。预计2023年全球销量同比增长35%,达到1400万辆,占汽车市场整体份额将增至18%。绝大多数电动汽车销售集中在中国、欧洲和美国三大市场。其中,中国是领跑者,去年全球60%的电动汽车销售发生在中国,全球已售出的电动汽车一半以上在中国。此外,去年欧洲、美国电动汽车销售量分别增长15%和55%,印度、印度尼西亚电动汽车销售量增加两倍以上,泰国销量翻倍。主要经济体的政策方案将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

2、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动汽车政策正在推动电动汽车助力气候目标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将在2030年把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提高到50%。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将推动全球道路运输的石油需求在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并排放约7亿吨二氧化碳。预计到2050年,电池制造业将满足电动汽车的净零排放需求。

3、随着竞争的加剧,更多实惠车型进入市场

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支出超过了4250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50%;初创公司用于研发电动汽车和电池技术的风险投资总额达到了近21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30%;电池和关键矿物相关的投资也在增加。2022年,可供选择的电动汽车种类达到500种,是2018年的2倍多。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正在提供更实惠的车型,供消费者选择的电动汽车种类日益增加。但目前全球可选择的电动汽车车型数量仍然远低于市场上可选择的内燃机汽车种类。

4、随着电动汽车的飞速发展,更多车型的电气化已成为焦点

道路运输的电气化不仅局限于汽车,两轮车/三轮车也是最重要的电气化市场。商用车的电气化程度也在增加,2022年全球电动轻型商用车的销量增长了90%,达到31万辆左右。中国除了电动汽车,在电动两轮/三轮车、电动公交车、电动卡车等方面的市场份额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两轮/三轮车是电动车,电动公交车和电动卡车保有量在全球的占比均超过了95%。

5、电动汽车和电池在决策中占重要地位

电动汽车市场趋势正在对电池生产和供应链产生积极的连锁反应。全球已宣布的电池项目足以满足到2030年的电动汽车需求。不过电池和材料市场仍高度集中,2022年中国电池及材料出口占全球份额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