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国斌: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依然偏高

2.研发20载,比亚迪刀片电池斩获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

3.汽车的创新

4.资讯 | 大众再次巨资布局电动出行,4年内在华投150亿欧元

5.宁德时代又获奖了,扒一扒宁德时代为什么这么牛

6.千万辆级市场风口生变,丰田如何打造自己的混动王朝

7.“全球第一”的宁德时代,这是什么意思呢?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预测_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

近日,“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暨展览会(EVS34)”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通过 “线上+线下”方式成功召开。世界电动车协会、EVS34大会陈清泉院士致辞,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秘书长韩毅详细介绍了EVS34的筹备情况,溧水区人民副区长张德才介绍地区保障工作情况,南京工程学院副校长张仰飞教授介绍学校志愿者组织情况,南京空港会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飞介绍场馆筹备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秘书长高巍博士主持,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央视网、搜狐汽车、凤凰汽车等100余家主流媒体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世界电动车大会(EVS)创办于1969年,是全球电动车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盛会,涉及领域包含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经过52年的悠久历史的沉淀,EVS活动的权威性、前瞻性和战略性愈发受到各国各界青睐,具有重要示范和引领作用。历届大会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实业家、科学家、工程师、官员、经济学家、投资者和媒体热情参与。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动参与国际电动车相关组织活动,先后在北京(1999年)、深圳(2010年)主办了EVS16和EVS25,得到了党和的关心支持,、邹家华、汪洋、万钢等党和国家***亲自出席会议,两届大会均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大会将于2021年6月25—28日在南京空港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主题是“奔向智慧 电动出行”。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江苏省人民为大会指导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联合世界电动车协会、亚太电动车协会以及南京市人民共同主办。大会形式涵盖“学术交流+产业论坛+展览展示”,预计会议规模将超过2000人,展览规模超30000平方米;将有来自国内外新能源整车和相关零部件等300余家企业参展,观展人数预计超过50000人次。大会同期还将组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试乘试驾、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及演示体验、技术参观和文化之夜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2021年是国家实施“双碳”战略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的开局之年,EVS34这一世界电动车领域的高端国际会议在中国举办恰逢其时,对深入实施“双碳”发展,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家战略规划,加快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促进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理念落地,助力我国电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战略作用和现实意义。

当前距离EVS34大会开幕已不足一月,各项工作全面进入关键冲刺阶段。在国家相关部委、世界电动车协会、南京市人民等组织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大会组委会与南京溧水区等相关部门各方通力合作,全面梳理各项工作细节,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针对各种风险挑战,完善工作方案和预案,加强协调配合,主动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为大会的成功顺利召开保驾护航。

EVS34同期将举办2021全球智慧出行大会暨中国(南京)国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GIMC 2021),以及首届全国智能驾驶测试赛(江苏赛区)。 本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也详细介绍了GIMC 2021的筹备情况。

辛国斌: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依然偏高

易车讯 8月26日,在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2)上,我们拍摄到了大众ID.AERO概念车的实车。新车定位纯电中型轿车,WLTP续航里程620km。作为一款全球化车型,其量产版车型将率先登陆中国市场,并分别落户上汽大众与一汽-大众,国产版发布时间为2023年初,上市交付时间为2023年下半年。

大众ID.AERO概念车拥有流畅的车身线条及宽大的前杠造型,贯穿式日行灯及可点亮的品牌标识延续了ID.家族的家族式设计元素。新车在前包围及大灯组均加入了蜂窝状造型进行点缀,配合镶嵌在前包围两侧的三点式日行灯,进一步提升了前脸的视觉冲击力。

来到车侧,大众ID.AERO概念车用了溜背式设计风格,并搭配双色车身,大尺寸双色花瓣造型轮圈及隐藏式车门把手等流行元素的加入,提升了整车的运动感,同时我们注意到车侧的车门把手及两侧翼子版上方标识可一同点亮。

大众ID.AERO概念车的尾部造型短小精干,贯穿尾灯与前脸相呼应,同时尾灯内部同样加入蜂窝状设计元素,点亮后更是有着极高的辨识度,风阻系数仅为0.23。

来到内饰部分,有别于在售的ID.系列车型,大众ID.AERO概念车用了全新的内饰设计风格,车内运用了大量的直线线条,空调出风口用贯穿式设计,增加了车内的视觉宽度,两侧门板用菱形纹路设计,看上去很有档次感。

不仅如此,液晶仪表镶嵌在中控台内,全新造型并加入液晶屏的方向盘及大尺寸悬浮式中控屏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车内的科技化氛围。与ID.系列其它车型相同,大众ID.AERO概念车用了旋钮式换挡机构。

车身尺寸方面,大众ID.AERO概念车长宽高分别45*18*1528mm,轴距2966mm。官方公布的WLTP续航里程为620km。

根据易车App“品牌热度榜”数据显示,进口大众日均关注度11.13万,位列排行榜第45名。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研发20载,比亚迪刀片电池斩获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海南省人民、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本届大会立足“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围绕“全面推进市场化、加速跨产业融合、携手实现碳中和”三大主题开展研讨。

在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做重要发言。

辛国斌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不少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加快分析研判,认真研究应对。

一是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统筹推进低碳工业、低碳产品、低碳交通、低碳能源协同发展。

二是疫情冲击对保障产业链安全提出新挑战,如何兼顾安全和效率,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成为全行业必须回答的课题。

三是产业自身还存在短板,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依然偏高,安全可靠性、低温适应性、使用便利性仍然有待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不够畅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便利性,以及面临锂等矿石保障和价格上涨的压力。

一、加强工作统筹协同。推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统筹制定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讯等领域融合发展。按照国家碳中和要求,组织行业机构,提高锂钴镍等关键保障能力,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

二、创新支持方式。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启动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试点,提高公交、出租、物流等公共领域电动化水平,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地方出台充电、停车、过路、过桥等使用环节的优惠政策,推动汽车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的转变。

三、强化融合创新,构建新型产业形态。加快车用芯片、操作系统等的研发和产业化,布局无钴电池等新型电池研发,立足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同步推动基础设施、数据平台和标准法规的完善,协同推动单车智能、智慧道路、通讯网络和云控技术发展,加快构建互融共生、分工合作的产业生态。

四、防范安全风险,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引导企业优化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监管,坚守安全底线。要加强产业发展的统筹布局,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推动中国品牌向上发展,遏制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坚决开放发展,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共用畅通,深化贸易投资、技术创新、标准法规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汽车的创新

天下苦电池问题久矣。

续航里程和安全性一直是很多车企的一块心病,业界陷入了对“续航里程”的攀比,三元锂电池因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电池而受到追捧,却因天生热稳定性差,屡屡发生意外,新能源乘用车的安全口碑则因此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于是乎比亚迪刀片电池横空出世,打破传统电池系统的模组概念,对新能源 汽车 行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9月29日的2020年世界新能源 汽车 大会上,“高集成刀片动力电池技术”被授予“全球新能源 汽车 创新技术”大奖。刀片电池由弗迪电池有限公司研发生产,此次从56项技术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年度7项“创新技术”之一。

刀片电池顾名思义外形神似刀片,长宽比为10:1、厚度为0.3mm,超长超薄,是磷酸铁锂电池的最新一代产品。

根据资料来看,刀片电池是基于磷酸铁锂电池的升级,具备更高的安全性,热失控温度更高。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电池包的体积利用率,体积能量密度提升超过50%。如此一来就解决了磷酸铁锂电池体积比能量密度偏低的问题,续航能力也得到提升。

在今年的刀片电池发布会上,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兼弗迪电池董事长何龙表示:“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 汽车 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方案,相信大家很快就能看到、听到刀片电池更多精彩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刀片电池来自弗迪电池超级工厂,而它就是比亚迪新成立的专注新能源 汽车 零部件业务的子公司。其前身是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早在1998年就已成立。在电池领域具备100%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产品覆盖消费类3C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梯次利用等领域,应用领域涉及IT、 汽车 、新能源、轻轨交通等。

位于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是目前刀片电池唯一的生产基地,工厂总投资100亿元,规划年产能达20GWH。

刀片电池在生产环境上的要求极为苛刻,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电池的短路率,他们提出了一个粉尘分级管控的概念,达到了与液晶屏生产车间相同的标准。在一些关键工序上,能够做到一立方米空间内,5微米(头发丝1/20粗细)的颗粒不超过29个。

严苛的环境和条件,只是确保刀片电池高安全性的“基础”。刀片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配料、涂布、辊压、检测等其他工艺都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例如,配料系统的精度在0.2%以内;双面同时涂布,涂布最大宽度达1300mm、单位面积涂敷重量偏差小于1%……

遍布生产车间、工序、条线的高精度传感器,数以百计的机器人,使得厂房设备硬件的自动化,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信息化,控制层面的智能化成为刀片电池生产高效、品质稳定的最强“后盾”。

安全,始终是新能源 汽车 绕不开的话题。也正是基于对安全的重视,即便在三元锂电池被广泛推崇的市场环境下,比亚迪也从未放弃对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

刀片电池凝结了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近20年的研发和应用经验,集成了比亚迪从电池的原材料制取、到动力电池包制造的全产业链优势。与传统电池系统40%的体积效率相比,体积集成效率提升50%,使得搭载磷酸铁锂体系的纯电动 汽车 续航里程达到600km以上。

在今年3月,刀片电池顺利通过了“针刺测试”——在动力电池界,通过这一安全测试的难度堪比登顶珠穆朗玛峰。将“安全”二字放在首位,是比亚迪不变的初心。刀片电池终结了新能源 汽车 安全痛点,重新了定义新能源 汽车 的安全标准。

比亚迪搭载刀片电池的车型,包括比亚迪汉EV、2021款唐EV。不得不说,刀片电池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比如续航。汉EV的续航里程605km,而SUV车型的2021款唐EV达到了565km的续航里程,这在目前的电动 汽车 领域已经超过很多车型了。

此外,在今年成都车展亮相的全新比亚迪宋PLUS EV也搭载刀片电池,并推出推出NEDC 405km和505km两种续航版本,预计年底上市发售。

消费者面对购买电动 汽车 ,最看重的一部分还是电池。而刀片电池推出将让电动 汽车 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让里程焦虑得到释放,也解除新能源车安全痛点。相信这让很多还在犹豫买不买电动 汽车 的人都能下定决心了,毕竟对于新能源出行工具来说,安全和里程才是最重要的。

资讯 | 大众再次巨资布局电动出行,4年内在华投150亿欧元

汽车的创新

据介绍,自2019年以来,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已连续4年组织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及创新技术评选,累计评选出33项创新技术和28项前沿技术,受到了国内外产学研各界的高度关注。科技评选结果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方向指引作用,促进了创新要素和产业的集聚,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的风向标。

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代表,围绕“碳中和愿景下的全面电动化与全球合作”主题,就“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全面电动化与绿色低碳转型”“全球产业链协同与跨界融通”、“开放合作共同构筑智能生态”等议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展开交流研讨。

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代表,围绕“碳中和愿景下的全面电动化与全球合作”主题,就“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全面电动化与绿色低碳转型”、“全“开放合作共同球产业链协同与跨界融通”、构筑智能生态”等议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展开交流研讨

宁德时代又获奖了,扒一扒宁德时代为什么这么牛

在9月27日召开的2020世界新能源 汽车 大会上,大众 汽车 集团(中国)CEO、大众 汽车 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冯思翰发表了主题演讲,在演讲中他表示,电池技术和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 汽车 突破发展的关键,大众 汽车 集团将深化在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布局,加强与本土电池供应商合作。

这一大额投资包括了电动出行领域的多方面,其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众到2020年底,由大众牵头成立的 科技 企业开迈斯在全国16个城市布局255座充电,1800根充电桩。

事实上,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是制约中国电动出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冯思翰表示,大众在经过调研以后,下定决心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完善电动出行的体验,“我们看到在中国40%的中国消费者无法安装私人充电桩;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一个城市之一,我们调查了在上海1500个充电桩当中,30%的却停着燃油车,还有30%的充电桩由于缺乏维护和技术过时存在问题和缺陷,由此以来新能源充电成功的概率甚至低于30%。”

除此以外,在产品方面,大众中国将大规模推广电动化,到2025年,集团在中国的各个品牌中将实现15款新能源车型的本土化生产,将电动车型在集团产品组合中的比例提升至35%。

冯思翰透露,“在这个产品组合的基础之上,我们每年在中国市场交付约150万辆的新能源车型。”中国作为大众集团全球最大的单一销售市场,2019年共销售了423.36万辆 汽车 ,增长0.6%,占据大众集团整体销量的38.6%。

目前基于MEB平台的纯电动车将于今年10月分别在一汽-大众的佛山和上汽大众的安亭工厂正式投产,总年产能可达60万辆,大众集团预计,其2020年在华的新能源 汽车 销量同比将翻一番。

这一消息实际上透露出了两个非常清晰的趋势, 第一,大众集团对中国的投资、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仍在增加;第二,大众集团对于电动化的转型已经步入深水区。

今年5月29日,大众集团斥资10亿欧元入股江淮 汽车 母公司江汽控股,并在同一天向中国动力电池供应商国轩高科投资11亿欧元(约87亿元人民币)并控股26%,成为其最大的股东。

千万辆级市场风口生变,丰田如何打造自己的混动王朝

近日,在2020年世界新能源 汽车 大会上,宁德时代CTP获评“全球新能源 汽车 创新技术”。

2011年12月才成立的宁德时代,登顶动力电池行业出货量榜首只用了5年时间。2019年,宁德时代电池装机量达到40.96GWh,市场份额高达27.9%,连续三年位列全球第一。这个发展速度可以说是相当迅猛了。

接下来维科就给大家扒一扒宁德时代的崛起之路。

背景强大

宁德时代全称为宁德时代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简称“CATL”,它实际上是脱胎于ATL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简称“ATL”)的一个动力电池部门。ATL是一家消费电池企业,2001年开始为苹果公司供应电池,ATL早在2012年就已经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这个细分领域的全球第一,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领域全球份额接近50%,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

2012年,宁德时代凭借着ATL公司在电池领域的老资历,进入华晨宝马的视野,并且最终成功入选,成为当时国内首家把动力电池卖给合资企业的生产商,为宁德时代后续与车企合作埋下了经验和基础。

2013年,宁德时代接到了宇通客车的订单,为其开发动力电池。

借了政策的东风

2015年3月,工信部为刺激国内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发布了一份《 汽车 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这一政策不但把用日韩企业动力电池拒之门外,还对属性能量密度不高的磷酸铁锂电池造成了打击,而比亚迪作为当时国内电池的霸主正是用磷酸铁锂电池;

主推三元铁锂电池的宁德时代借着政策的春风,迅猛发展;2017年,宁德时代相继在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成立子公司,并与上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也在这一年里,宁德时代成功超越松下电器,成为出货量最多的行业巨头!

未来之路

2019年6月21日,工信部取消了这份“动力电池白名单”,重新对外开放了动力电池的市场。同时,国内新能源补贴退坡,致使中国新能源市场遇冷,已让宁德时代电池装机量在2020年遭LG化学反超。

不过,跟LG的差距很小,加上宁德时代还成为了特斯拉在中国唯一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的潜力增速依然巨大。

宁德时代的未来怎么走,可以参考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中国海南召开的2020世界新能源 汽车 大会发表的演讲。

宁德时代已开发出可以做到不起火只冒烟的电池,会在年底在一些车型量产。即便一个电芯起火,整个PACK(电池包)只冒烟,这是直接解决痛点的方案。

曾毓群提到,通过创新和研发,宁德时代不断提升动力电池在里程、充电、低温、保值、成本、安全等维度的性能和优势,高镍加硅负极已经可以量产,CTP(Cell to Pack,一种宣称能够大幅减低整包重量的技术)也已经量产。

宁德时代将坚持三展方向不动摇。

第一个是发电端固定式化石能源的替代,也就是用先进电池和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效电力系统替代煤炭发电,太阳能加储能的发电,在光伏利用2000个小时的地区可以把化石能源替代掉。

第二个是移动式化石能源替代,我们要用储能装置和动力电池来彻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第三个就是应用场景的开拓,我们要用电动化+智能化来赋能各个应用领域和场景,为各行各业提供可持续、可普及、可信赖的能量来源。比如在矿山领域,我们推出了电动智慧无人矿山整体解决方案——EnerMagic ,实现了矿山的无人作业及全面电动化。

#新能源 汽车 # #宁德时代# # 科技 圈儿大小事#

“全球第一”的宁德时代,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算是当下的现在,笔者可以做如下的断定。即使到2035年,混动汽车仍将是一个千万辆级别的市场。

在今年9月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有一个看似不大,确很有意义的发生。在大会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通过专家评审,此次路线图的最大变化在于对"混合动力"看法的转变,提出积极推动传统汽车实现"混动化"。并且明确提出到2035年,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各占50%,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商用车实现氢动力转型的目标。

这一细节意味深长!

也就是说,到2035年,市场上除了纯电动,剩下的传统燃油汽车要全部转变为混合动力。甚至原来国家强行推进的到2025年不再生产纯汽油汽车的政策似乎也在逐渐淡化,更多的事提开放更多的新能源汽车。

目前根据披露的文件细节上来,有一个很清晰的路线图,现有48V系统在2025年-2030年逐步让位给强混,PHEV(插电混合动力)和BEV(纯电动)的比例按照现在的20%往15%到5%的进行过渡。

如果按照2025年2500万辆左右作为峰值对应的汽车销量为100万辆PHEV、400万辆BEV、500万辆HEV(不插电混合动力)、500万辆48V和1000万辆燃油车。

市场环境变,丰田也变

早在2019年4月3日,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将无偿开放丰田拥有的研发HEV积累的关于电机、电控(PCU)、系统控制等车辆电动化技术的23740项专利使用权。此外,丰田还将对使用其电动化系统的企业进行有偿的技术支援。

对于此项举动,外界大多数解读为丰田担心以中美德为代表的汽车行业全面转向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失去市场地位。也有观点认为,丰田此举是为了反抗纯电动浪潮,依靠混动技术在未来继续主导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笔者却对这些解读不以为然,笔者虽然不是反纯电动车一族,但是也是始终认为电动车不是最终的解决的解决方案,它只是众多新能源汽车中的一个细小的分支。而且这些年高歌猛进的纯电动汽车依然解决不了这么几个问题:充电缓慢、保值率低、回收困难、边远地区充电桩极少难以自驾游等。

丰田此举的更大希望是把市场规模做大,借此可以促使至今在混合动力车业务的上有所欠缺的企业进入,通过向其无偿提供技术,提高混动车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如若混动技术相关零部件对外销售带来需求增加,与之类似的纯电车型的成本也有望一步下滑。

可以说这是丰田公开专利或授权开放的初衷。正所谓独木不成林,混动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强化主要零部件相同的纯电动汽车的竞争力。

而且,相对纯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尤其是HEV车型在这些问题上表现好很多。最重要的是,HEV车型确实能让你的荷包在频繁的拥堵通勤之际省上一点。

丰田内部还差什么

目前,丰田在中国提供油电混合双擎、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两种混动技术路线,共提供10款车型,另提供2款纯电动车型。包括紧凑型车(卡罗拉双擎、雷凌双擎、?卡罗拉双擎E+、雷凌双擎E+)、中型车(亚洲龙、凯美瑞双擎)、紧凑型SUV(全新荣放双擎、威兰达双擎、C-HR?EV、奕泽E进擎)和MPV(威尔法双擎、埃尔法双擎)。

这些车型不仅涵盖了目前主流的新能源驱动方式和燃油车主销车型。而且双擎车型可以维持与燃油车基本相同的保值率,价格差距也相对较低,横向对比其他合资车型,优势明显。

这样,丰田可稳保王者地位了吗?

丰田对新能源车的定位相对单一,主要以省油取向为主,难以满足部分追求高性能的购车者;此外,丰田在国内投放的新能源汽车均为燃油车更换动力系统,而当前新能源汽车用更适合其布局的专用平台已经是大趋势。

而从市场角度看,目前丰田同平台的混动车和燃油车的指导价虽然接近,但实际成交价差距较大,在加上电池寿命这个隐忧,对于不限购的三四线城市消费者来说,有一个非买混动车的理由吗?

国内对手会如何应对,丰田还面临什么挑战

我的回答是不一定,丰田面临的挑战来自两方面:混动平台方面,其他日系品牌会选择其他混动技术路径发力,提供接近于丰田的用户体验,从产品力包线的正面覆盖。部分中国品牌在混动上走向高性能+智能化路线,强调百公里加速等指标,力图在产品力的上方包抄。

另一个问题是,近年来随着纯电动的平台化、部分车企进一步下沉,开发类似K-Car的微型车,试图颠覆电动车生态,重构电动车需求,试图让电动车和燃油车不一样的消费品。典型的例子就是五菱宏光MINI?EV,2.88万-3.88万元的价格,2020年11月的销量是多少?33094台,位列中国轿车销量排行榜第7位,仅次于丰田卡罗拉。

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丰田该怎么做?

丰田最需要的是下沉和用心

面对千万级的市场和自身在混动领域的特长,丰田该咋办?在笔者看来,丰田应该做好三件事:

一是进一步提升混动车型普及率,加大力度反哺终端市场,把价格下探一下,至少降低混动车和燃油车的实际终端售价差距。给予消费者更多理由来选择混动车型。

二是补强一点的是高性能路线,通过在混动领域适当提升性能表现争取部分性能敏感用户。

三是尽快在国内引入新的平台,丰田的工具箱上还有多个新能源的技术路线:旗下的燃料电池汽车MIRAI经过两代发展即将成熟。纯电动汽车丰田BZ将于2021年正式亮相,基于e-TNGA电动平台打造6款电动车型等。

丰田混动很强,补强一点,才是王朝兴旺之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全球第一”的宁德时代,这是什么意思呢?

行业前景

2019年7月,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发布《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博鳌共识》,商定到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达到50%,全球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

根据Marklines的统计,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3年的15万辆增加到2019年的221万辆,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也从2013年的13.8GWh增加到2019年的116.6GWh,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3%。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而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全部汽车销量的4.68%; 根据工信部2019年12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征求意见稿),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占25%左右。 根据GII的数据,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轿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6%,而2025年全球轿车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747.5GWh,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但玩家太多,所有传统车厂都会介入。同时,一些新玩家不希望传统车厂放弃自己在燃油车领域的巨额投资。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不是特别积极,而是拥有巨额资金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其中的佼佼者有特斯拉、未来的车等。新能源汽车市场广阔,但从一开始竞争就白热化。

汽车厂大热之际,为利润而苦苦挣扎的时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制造商异常舒适。 龙头企业迅速建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2019年CR10占据了88%的市场份额。

我们的主角是世界新能源动力电池第一的宁德时代。

宁德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1.6%行业龙头企业

时代是世界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 根据SNE? Research的统计,公司2017年、2018年、2019年的动力电池销售额连续三年排名世界第一。

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补贴幅度调整、技术标准提高、行业进一步规范化的情况下,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别减少2.3%和4.0%。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领域保持技术、规模、供应链和客户等优势,在报告期内产能逐渐释放,实现销量40.25 GWh,比上年增长90.04%,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松下、LG化学、比亚迪,这几个长期处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Top4之列,到2017年世界松下为王,国内BYD领先,从2017年到2017年连续三年位居第一。

为什么宁德时代会在2017-2019年成为世界第一,这其中有三个因素。

1、中国是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的生产能力占世界产量的一半,宁德时代占地利。

2、国内动力电池老大比亚迪生产整车,因为竞争,很多车厂不选择BYD的产品。 这是宁德的人和

看看宁德时代的朋友圈吧。

公司将在国内市场为上汽、吉利、宇通、北汽、广汽、长安、东风、金龙和江铃等品牌车企和未来威马、小鹏等新兴车企配套动力电池产品,公司将在海外市场进一步为宝马、Toyota、Daimler、Hyundai、Hyundai

这是一个漫长的朋友圈,最新的报名者是新能源汽车霸主特斯拉。

时代是一种合资建厂的方式,与国内许多车厂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

3、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方向选择时,BYD选择磷酸铁锂技术,宁德时代拥抱三元锂技术。 磷酸铁锂技术相对于三元锂技术有两个优点、两个缺点。 具有安全、廉价的优点,还存在能量密度低(一次充电的续航时间短)、低温性能差(在寒冷的地方冬季电池性能下降较大)的缺点。 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国家补贴政策基于能源密度,三元锂密度高,因此补贴后,用三元锂的电池与磷酸铁锂的电池价格相当。 三元锂的安全问题可以通过整车的设计来避免。 这种情况下,市场选择了三元锂电池,也就是市场选择了宁德时代。 这是宁德日。

因此宁德时代连续三年位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销量第一。 ?

经营成绩

看看宁德时代的经营成绩吧。 宁德时代的2019年相对于2017年的营业收入增长了12.9 %,但2018年的净利润减少了12.6%。 在这里说明一下,2018年是行业出来的一年,这一年出现了低端产能,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因此,宁德时代的净利润下跌了12.6%。 从2019年开始,宁德时代净利润的增长再次进入高速公路。同时,必须关注宁德时代净利润的增长明显小于营业收入的增长。 这是由早期跑马圈地引起的,还是由于没有明显差别的To? B商业的天然特征,这一点需要仔细考虑。

未来的展望

新能源电池未来的竞争是技术和成本的竞争,技术相对领先,成本有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取胜。 短期内,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更重要,同时有规模,成本也会下降。

时代在与比亚迪的竞争中,重点投入三元锂,综合领先于比亚迪。但是,2020年第一季度末,比亚迪带着刃式磷酸铁锂电池卷土重来。比亚迪据说刃式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接近三元锂电池。同时,更安全,成本更高。当然,是否像比亚迪说的那样精彩还需要验证。如果属实,我相信宁德时代也会很快跟进。毕竟,磷酸铁锂电池也是宁德时代重要的产品线。

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竞争中,宁德时代已经领先一个地位,但这不是市场睡在功劳簿上的机会,竞争随时存在。 同时市场非常广阔,大家都在跑马圈地。

我想:

短期内,由于市场空间过于巨大,行业竞争激烈,但大家都过得很好,发展很快。

从长远来看,技术的领先性、成本管理力很重要。 龙头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和技术积累、资金实力,容易在长期竞争中占优势。